“‘紫荊姑娘’存入助學基金1000元,請查收,嘻嘻!”
“‘我家姑娘小扣子’存了100元,想捐給貧困孩子。”
……
在周寧浪淘沙論壇,時常滾動發布著這樣的愛心帖子。這個最初由幾位足球愛好者發起的民間論壇,十多年堅守,凝聚網絡向善力量,以“關愛、互助、分享”的精神,引領著山城網民。
情暖一個困難家庭
“baige”是論壇創始人之一,名叫林貴仁,是一名基層公務員。2003年,他和一些足球愛好者為方便聯絡,注冊成立浪淘沙論壇。
“叔叔,我現在每個月能拿3000多元工資。還告訴您一個秘密哦,我戀愛了。”近日,林貴仁接到鄭靖玉從福州打來的電話,欣慰不已。
事情要追溯到1989年。浦源鎮浦源村村民、鰥夫鄭陳隨去周寧城關買飼料,途中,一個婦女借口解手,把一名先天性智障女嬰塞給了他。2003年3月,同為鰥夫的弟弟鄭陳生病逝,又將9歲的養女鄭靖玉留給他。
鄭陳隨十分艱難地撫養著兩個孩子。
2004年5月,閩東媒體刊登《八旬老人和兩個養女》一文。浪淘沙論壇轉發后,引起熱烈反響。一位網友立即跟帖,緊急招募志愿者,并將愛心化為行動。半個月后,13位論壇網友將大家捐來的衣物以及數百元錢送到鄭陳隨手中,并與鄭家結成“親戚”。
從此,網友們隔三岔五上門,關心老鄭的生活、健康狀況,關心鄭靖玉的學習、成長,并幫助解決他們用水、醫療等實際困難。每年春節前夕,都會結伴到老鄭家拜年。
2012年,鄭陳隨病重,放心不下兩個養女。在網友四方奔走聯絡下,紫云村五保老人鄭步飲表示,若有適當補貼,愿意撫養鄭家小妹。隨后,鄭步飲從浦源鎮敬老院搬出,照料鄭家小妹的日常生活。網友葉毅也向鄭陳隨承諾,鄭靖玉職專畢業后,可到其公司上班。兩個養女的生活終于有了著落,老鄭安心離去。
如今,鄭靖玉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閑暇之余,她也經常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我是志愿活動的受益者,現在有能力了,也要盡力幫助有困難的人。”鄭靖玉說。
心系山村寒門學子
從關愛鄭陳隨一家開始,“關愛、互助、分享”逐漸成為浪淘沙論壇弘揚的精神。
2005年,經寧德市青年志愿者協會批準,浪淘沙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正式成立,進一步凝聚了數萬名網友的向善力量。
2006年夏季的一天,志愿者們在探訪浦源鎮三門橋小學時,看到學生們的作業本十分破舊,紙張正面寫著語文作業,背面寫著數學作業。校長告訴志愿者們,許多孩子家里窮,買不起作業本,有的甚至連支像樣的筆也買不起。
當天回到城關,論壇版主“GDBD”在論壇上發出“給山里的孩子捐一支筆、一本簿子”的倡議帖。50天時間,網友跟帖頁數達100多頁,100多名網友通過各種方式捐來了文具。
當年9月14日,志愿者們將募捐到的1300本簿子和500支鉛筆,以及尺子、橡皮擦、卷筆刀等學習用具,送到三門橋小學孩子們的手中。
隨著各種幫困助學活動的開展,浪淘沙也逐漸由最初的交流論壇向慈
善公益平臺轉型提升,開始運作設立助學基金,資金主要來源于網友捐款捐物、企業合作活動、論壇義賣所得等。
目前,浪淘沙基金本金已達25萬元,下設“慧升助學基金”、“吳紹楓助學基金”、“鄭自歡助學基金”等子項目。隨著國家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的實施,基金大部分用于資助山村貧困高中生。
弘揚網絡正能量
浪淘沙論壇所有的管理人員都是義工,大伙的家就是工作室,大伙的電腦就是論壇的管理電腦。“雖然我們犧牲了閑暇時光,但收獲了很多感動,更有愛心隊伍不斷壯大帶來的喜悅。”林貴仁說。
十多年來,浪淘沙從小到大,增設了博客、網店、公眾微信等更多網絡愛心平臺,會員由當初的幾十人發展到30多萬人,倡行向善也延伸到更寬廣的領域。其中,最讓網友們津津樂道的是社區活動,線上線下熱烈
互動,從愛心募捐到關愛行動,從環保宣傳到文明勸導,從文化宣傳到企業品牌建設。上百次的社區活動,既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業余生活,也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2007年,李旭東大學畢業,從黑龍江來到周寧一所學校擔任音樂教師。在參加浪淘沙志愿服務后,他愛上這片溫暖的天地,也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現在,他已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的隊長。
林貴仁告訴記者,當地政府十分支持浪淘沙發起的各項活動,也很重視浪淘沙的發聲,聘請論壇版主擔任網絡閱評員,收集基層網民的意見心聲。
“隨著論壇、微博、微信等互動網絡平臺的迅猛發展,個人發言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浪淘沙作為一個純民間論壇,始終以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時代精神、褒獎傳統美德為宗旨,十分難能可貴。”周寧縣委宣傳部部長蔡道華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8-01豐澤團區委組織青年志愿者 到福利院、養老院開展活動
- 2015-07-31泰寧:小學生樂當文化站志愿者 引導讀者查閱圖書
- 2015-07-29城廂區千名志愿者為愛接力 募捐12.9萬助孤扶殘
- 2015-07-27三明“最美志愿者”王桂珠6年來堅持照顧莫不相識老人
- 2015-07-25明溪縣文明單位開展為志愿者“送清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