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義工助力交通管理,倡導文明停車。
文明風7月29日訊(通訊員)一團團紅燦燦的火,盛開在鳳凰木上。
鳳凰木是廈門的市樹,吸引人們驚嘆目光的,卻是她的花。
這種花,云蒸霞蔚,美得直抵人心最柔軟處。她一年有兩個花期,成為鷺島大學生每次送舊、迎新的最靚麗風景,綻放著大學生們的青春如歌歲月如詩。
在廈門的中心城區思明區,卻常年綻放著“鳳凰花”,在街巷、景區、廣場、商場、角落,在輪渡碼頭、中山路步行街、廈大白城、曾厝安文創街,鷺江老劇場公園、中山公園……那一簇簇“紅燦燦”,在陽光照耀下格外動人、美麗!
這一簇簇火紅,戴著小紅帽,穿著紅馬甲,揮著小紅旗,吹著小小的紅口哨。他們的名字叫——思明城市義工。
?一顆顆璀璨的星,閃爍在鷺島上空
?思明區城市義工在2012年6月啟動首場志愿活動,9月成立義工隊伍,12月成立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在短短3年中,思明區城市義工發展到大約4500人,涵蓋政府官員、公司職員、小區保安、家政保姆等各領域人士。
2014年底,思明區城市義工以其新穎的運作模式,被中央編譯局評為第三屆“中國社會創新獎”,這支嶄新隊伍再一次走到聚光燈下。
王忠武。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會長,志愿獻血16年獻血8萬多毫升,相當于16個成年人的血液總量。他身體特健壯,冬天也常穿一兩件單衫,他認為得益于經常獻血。他還是反扒志愿者、水上救生志愿者,被民政部評為全國首批“優秀五星級志愿者”,廈門僅此一人。
藍永生。退休老人,2012年9月在廈門輪渡碼頭首設城市義工固定服務點,他帶領服務團隊不斷升級“服務包”:從初期提供公交線路和旅游景點的咨詢,到提供小剪刀、創可貼、暈車(船)藥等的便民箱,到免費供應開水、兌換零錢、手機充電、測量血壓等,這里成了廈門工商旅游學校一個重要實習點。
許幸福。一個聽了就令人覺得幸福的名字,他長著一張超和藹的臉,笑容永不缺席,他非常自然地幫助不認識的老人修剪趾甲,獲得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美稱。在他的參與和感召下,法庭義工快速從蓮前法庭走向思明區、廈門市,甚至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的稱贊,他是“大陸法庭義工第一人”。
保安許志仁,在廈門沒房沒車沒戶口,卻過得很開心,和家人做義工時的滿足感,遠非物質所能替代,他一家被全國婦聯評為“最美家庭”。還有,廈門市勞動模范鄧貴麗,中山路“愛心小屋”黃琳娜,規定每天做三件好事的七旬老人柯秀清……
他們就像一顆顆亮閃閃的星,掛在鷺島上空,使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更加溫馨迷人、詩意浪漫。
?我是一只小小鳥,尋找著家的溫暖
?幾千人的一支義工隊伍,榜樣的感召是必要的,大家庭的溫暖卻更為重要。在黃琳娜眼中,義工大家庭沒有官員、老板、職員之分,只有叔叔、姐姐、弟弟、爺爺稱謂。
?起初,思明區文明辦主任王一青在家里打電話,常常一口一個阿姨、大哥、大爺之類的,老公覺得奇怪:“老婆啥時候有這么多親戚了?”王一青介紹,思明區義工家庭是一點一滴建成的,開始只有活動,活動一完人就散了,后來有了隊伍,一群人可以經常湊在一起做同一事情,再后來有了協會,把不同的隊伍凝聚在一塊。會員之間多以兄弟姐妹相稱,真的就像一個大家庭,誰有個三長兩短,其他成員主動上門探望慰問。
?義工為仁愛養老院的老人理發、剪指甲、義診。
?“親子義工”創舉讓家的氛圍更為濃厚。這是一個市民的創造,把做義工當成家人聯誼的方式,從個人參與發展到家庭參與,于是有了母女檔、姐妹淘、全家樂,洋溢著感人的親情氛圍。
?周末,黃琳娜就會帶上小孩來到中山路服務點,總是掛滿笑容的圓臉蛋,有效感染著團隊成員和服務對象,吸引來很多游客當場報名做義工,其中不少是家長帶著孩子參加。
?義工隊伍帶頭人王忠武把老婆和兩個小孩全帶上。這位鐵桿志愿者原先做水上救生志愿者、反扒志愿者、獻血志獻者,進入門檻較高,家人沒法一同參與,他犧牲了周末陪伴家人的時間,為此一度迷茫、彷徨,后來思明區城市義工把一個人的志愿服務變為一家人,服務門檻低,孩子也能把志愿服務當成課外活動。他動情地說:“現在做義工不僅幫助別人,還可陪伴家人、教育孩子,一舉多得啊!”
?王一青深深感到,義工管理不能照搬企業管理,太剛性了讓人心理受不了,大家本來是自愿服務的,不能管得太“硬”,縱使鋼鐵也須化為繞指柔。
義工陪伴孤寡老人聊天。
?剛柔相濟,完善進入、激勵、退出機制
?義工管理,難在度的拿捏,捏太緊了不行,松了容易一盤散沙,志愿服務難以為繼。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經過多次修正,形成一套“義工規范”,規定參加過3次義工服務的可成為協會會員,會員不用交會費,但要參加相關培訓,半年內無特殊原因而沒參加志愿服務的要“請出”協會。
?協會對義工隊伍實行星級評定,從一星到五星級不等,星級評定主要依據服務時長、貢獻、傳幫帶。參加志愿服務30小時以上,通過初級技能課程培訓2小時可評為“一星級義工”;參加志愿服務60小時以上,通過中級技能課程培訓4小時,幫帶“一星級義工”2人,可評為“二星級義工”。服務時長依級翻番,三星級義工要達到120小時,四星級240小時,五星級480小時。
?截止2016年上半年,思明區義工協會表彰了三批星級義工和優秀義工家庭160多人,其中王忠武、藍永生被評為五星級義工,王忠武在2014年底被民政部評為“優秀五星級志愿者”。
王一青表示,即使是建章立制,也不應只有“硬”的一面,而應柔性思維,以人為本。比如對會員該不該交會費,大家對此爭議較大,協會于是暫不考慮繳交。比如做好事,有的人認為不應該留名留痕,有的人認為應該擴大影響,再如公益組織是否只能提供免費服務,諸如此類的交鋒、沖突,都需要組織者柔性化解,求同存異,否則團隊就可能分崩離析。
?行政充分放權,巧婦樂為有米之炊
?公益服務要可持續進行,還有賴于一套行之有效的不成文“規矩”。思明義工形成了頗具特色的“1+N”志愿服務模式,即每周六開展1期主題志愿服務,同時在N個固定服務點開展常態服務,每周定期通過報紙、網站、微博、微信、QQ等媒介發而周六主題服務預告,注明時間、地點、主題、招募義工條件等,吸引市民關注,由他們自愿打電話、發電郵、上微信報名參與,改變以往政府主導志愿服務的指派風格,把主動權交給百姓。
?截至2015年6月,思明區城市義工已有紅領巾“小義工”服務隊等10支服務隊,35個固定服務點,義工服務“以蒲公英的姿態傳播到美麗廈門的每個角落”(“感動廈門特別獎”評委評語),志愿服務從之前政府主導的轟轟烈烈場面演變成身邊具體細微的潤物無聲,倡導了城市新風尚。
?思明城市義工根據不同場所設計了不同項目,與法院合作開展了“法庭義工”項目,在社區推出“身邊好鄰居”項目,從物質上幫扶弱勢,從心靈上播撒陽光,在公共場所推出了“善心善行365”項目,倡導文明行為。
城市義工“美麗廈門 健康社區行” 為前埔北居民義診。
?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擁有自我管理的高度靈活性,這是許多政府主導下公益組織夢寐以求的東西;該協會又擁有必要的經費保障,這是許多民間公益組織夢寐以求的東西。當前,民間公益組織往往缺錢少人,舉步維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對思明城市義工來說,巧婦有幸遇上了充裕大米,除了政府補助,還獲得了不少企業和群眾的捐資捐物,例如輪渡、中山路的“愛心小屋”就由企業捐建的。為了提升志愿服務水平,政府還出資向社會購買服務,請來社工組織定期培訓義工,形成“社工帶義工”機制。
?一件件紅馬甲,映紅了思明區的街頭巷尾湖畔海濱;一個個靈動身影,展示著“最美廈門人”的綽約風姿!(廈門市思明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7-21廈門思明區城市義工開展“凈灘行動”宣傳文明旅游
- 2015-05-21思明城市義工“5.19中國旅游日”開展文明旅游宣導活動
- 2015-05-14廈門思明城市義工凝聚志愿文化 讓愛有了向心力
- 2015-05-06倡導善心善行365 思明城市義工五一天天樂
- 2015-04-20思明城市義工協會活動中心掛牌 義工有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