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強降水襲擊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在這場罕見的特大洪水中,阿壩縣格爾登瑪村村主任助理、藏族大學生村官羅州仁青犧牲了。在徒步趕去向上級匯報災情的路上,他被突發的洪水沖走,不幸遇難,年僅28歲。羅州仁青說過,年輕就該加倍努力,等到老了才有美好回憶。現在,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奮斗的青春歲月。(7月22日《中國青年報》)
藏族人民的好兒子羅州仁青犧牲了,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奮斗的青春歲月,留給當地人們無盡的思念。這不僅使人想起了臧克家的那句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羅州仁青就是后一種人,他雖然死了,但他在當地人們心中卻依然活著,他用生命詮釋了“青春高度”。
回望羅州仁青的那段青春歲月,雖然短暫,但卻絢麗多彩。和其他一些矢志建功立業在基層的大學生一樣,羅州仁青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在基層做起了村官。這樣的選擇,既是黨和國家的號召,更是自己人生志向的體現。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足以說明他是一位心中有黨、心中有人民、心中有基層的合格大學畢業生。
他在村官崗位的工作經歷和表現,證明了他曾經擁有的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理想和抱負。我們看到,他2010年從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后,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被分配到了茸安鄉最偏遠的格爾登瑪村擔任村主任助理,在沒通水泥路、沒有手機信號、更沒有WiFi的情況下,一干就是5年。他真正做到了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他和群眾在一起,用心工作,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好評和認可。這些,對于一位青年人來說,是何等寶貴!
透過羅州仁青的那段青春經歷,我們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他心中始終裝著群眾,為了群眾的安危,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顧,勇往直前,直到被洪水沖走,犧牲生命。他心地善良,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頭,為貧困兒童買衣服,為困難病人買藥。他艱苦樸素,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對自己特別“吝嗇”,只為幫助更多的人。所有這些都證明,他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放之于青年人群體,他這些優秀品質,又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與羅州仁青不同的是,當今個別“另類”大學畢業生,在大學畢業后,理想和目標“很現實”,在就業上“寧要大城市一張床,不要基層一間房”,殊不知,基層的鍛煉更是寶貴的人生財富。更有甚者,一些大學畢業生靠“拼爹”來維系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己的人生價值被籠罩在別人的光環之下。還有個別大學畢業生,存在投機取巧心理,整天不務正業,游手好閑,走向人生的反面,留下了暗淡的人生。對比之下,羅州仁青的青春更有意義,更有高度。
陶淵明詩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青春對于人生而言,就像一日之晨,是最美好的時光。能不能利用好這段時光,干些有意義的事情,關系到整個人生的走向和最終高度。因此,人在青春韶華,既要樹立遠大理想,又要俯下身子干點事業,就像羅州仁青一樣,把青春裝點得無限壯美。
羅州仁青走了,他為青年人做出了表率,也為社會做出了榜樣。相信在其事跡感召下,無數人會獲得前進的不竭動力,把人生描繪得更加絢爛多彩!(桑勝高)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