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一個社會進步的階梯,而我們每一個人文化素養和文明意識是構成這個階梯基石。一個城市的文明,不僅僅體現在外在環境和基礎設施上,更重要的內核在之于精神狀態。身邊的好人是城市的福氣,好人現象彰顯了“于平凡之中實踐高尚德性”的道德精神,是一種靜水深流般的文化培養和文明養成,它讓人際溫暖像陽光一樣灑滿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大漠孤煙、小橋流水的地緣和文化差異,形成多姿多彩的城市性格。“好人品牌”的塑造不是主觀的閉門造車,否則注定是曇花一現的湖光掠影;只有“接地氣”于城市性格,才能讓“好人品牌”持久深入人心。城市的特性和文化底蘊正是扎根于群眾深處的道德種子。我們說,種子發芽需要“陽光沃土”,道德成長離不開“社會營養”。只有先天的優勢,外加后天的培育,才能讓好人的種子茁壯成長為道德信仰的大樹。
在打造“好人文化”品牌上,一座城市的文明創建需要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城市文化特質用好人文化統領政風、行風、民風,通過大張旗鼓地宣傳好人事跡、建立好人關愛機制、弘揚好人文化、傳承好人精神,為整個城市的發展在宏觀層面上凝聚起強大的民意共識,讓共識溶解社會的阻力,讓感染的力量撼動人心。一個人關鍵時刻的抉擇,源于日常行為與精神氣質;危難時刻迸發出的美麗舉動,更是社會價值觀的忠實演繹。人們已經在身邊的好人中,在“好人品牌”的小細節中,發現了核心價值觀的大妙用、大效應。
“好人品牌”當作為一個重要道德宣教支點去推廣的時候,就猶如樹立起一面高高在上的好人標桿,讓發現和挖掘“好人”成為常態化現象。從民間到政府,從自覺自發到機制促進、保障,全民的共同參與促進品牌的成長。政府統籌兼顧,堅持集中評與日常評相結合、堅持層層推與集中推相結合、堅持日常善舉與突發典型相結合,做到評選對象全覆蓋,確保評選的質量。
“好人現象”作為正確的道德觀念只有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才能為人們自覺遵守和奉行。注重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用好人好事這個最鮮活的教材、最直觀的導向,通過喜聞樂見的溝通管道凝聚民意共識。模范的“標桿現象”只有被傳遞放大,才能有效激發“群體效應”。“好人品牌”出現,既是個人親身的踐行、也是大眾發掘的過程,亦是政府和社會以實際行動表彰“好人”的結果。至此,“高大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小而美”的瑣碎生活,春風化雨般完成樸素對接,成為基層群眾的價值支點、精神家園,達成價值共同體。
“好人品牌”是城市的驕傲與財富,它已成為打造城市文明的新名片。(屠旭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