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傍晚,湖南長沙望城區茶亭鎮戴公橋村。周末回家的周美玲吃完晚飯陪媽媽出門散步。在3歲幼童周周即將被渣土車卷入車輪下的那一剎那,年僅12歲的長沙女孩周美玲奮不顧身地飛奔過去,從車輪下救出了他,而小美玲自己的左小腿和腳面的皮膚嚴重撕脫,肌肉和骨頭都露了出來,鮮血流了一地。(7月22日中國文明網)
一名年僅12歲的小女孩,在遇到一名3歲幼童生命即將受到嚴重威脅的千鈞一發之際,沒有絲毫猶豫,而是奮不顧身地沖了上去救人……3歲幼童得救了,而她自己卻嚴重受傷。12歲的周美玲勇救3歲幼童的事跡經當地媒體報道后,其英雄壯舉很快引起了中國文明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流媒體和全國各大媒體的持續關注,先后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這位“當代小雷鋒”的人性之美、善良之舉。
一時間,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爭相報道“小雷鋒”的事跡,轉載“小雷鋒”的事跡。不僅如此,“小雷鋒”周美玲的事跡傳開后,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人們在網上熱議“小美玲”、茶余飯后談論“小美玲”,大家無一不對其小小年紀能夠做出如此英雄壯舉紛紛點贊。
然而,就在我們把所有目光都聚焦到“小美玲”身上的同時,不知道大家想沒想過:在這起“勇救三歲幼童”事跡的背后,也給我們留下了三點“冷思考”。
思考之一,不文明行車的問題。毋庸置疑,這起“救人事跡”的成因是因車禍而起。那么,大家請看看車禍現場的行車環境:一條村級公路上,丁字路口,周圍還有很多村民在路旁聊天、散步。就是這么一個復雜的行車環境,一輛渣土車竟然“疾馳而來”。顯然,這起車禍的當事車輛車速太快,駕駛員也未能對復雜路段進行研判,再加上麻痹大意,從而釀成了慘劇。這起事故說明了什么?說明駕駛員不注意行車安全、不文明行車等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有關部門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氣加以整治。
思考二,少兒安全監護的問題。不可否認,車速過快是這起車禍的主要原因,但3歲幼兒突然從人群里沖出來并跑向丁字路口,也是這起事故的關鍵因素。作為家長,在這么一個復雜的路況環境下帶著孩子出來散步,應該高度警惕、寸步不離,但事實卻恰恰相反。這又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了3歲幼兒?的家長沒有盡到監護人的應盡監護職責。因此,每一名家長特別是未成年人的家長,必須認真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切實擔起監護人的責任,確保未成年人的人生安全?。
思考三,媒體責任和擔當的問題。應該說,這起事故中見義勇為的“小美玲”是幸運的,她救人的事跡得到了當地媒體的大力宣傳,并引起了中央及各地方媒體的持續關注。隨之,人們點贊如潮、愛心如潮。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有的見義勇為行為不僅沒有得到媒體的正面宣傳,相反卻被負面炒作。如今年2月底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濮陽大學生孟瑞鵬救人溺亡事件”,有媒體在沒有調查清楚事實真相的情況下,竟然報道“沒有證據證明孟瑞鵬是因救人犧牲”……盡管該事件最后還原了真相,當地權威部門也對孟瑞鵬舍己救人的見義勇為行為進行充分肯定,但這起事件卻深深刺痛了見義勇為者的心。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我們的媒體沒有擔當,未能履行媒體責任,草率定論、歪曲事實。因此,作為新聞媒體應該認真吸取正反兩個方面的教訓,嚴守“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一底線,準確把握新聞報道方向,大力弘揚社會正能量。
總的來說,我們在紛紛點贊“小美玲”的英勇壯舉的同時,更應該總結和反思,以便從中吸取教訓,切實擔起各方應盡的職責,盡量避免悲劇的發生,努力營造和諧幸福的社會環境。(黃鶴)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