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等方式固定下來的。我國是一個有著數(shù)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是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講文明、懂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在我們身邊,還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如隨地亂扔垃圾、乘車不給老幼病殘孕讓座、中國式過馬路等等,這些不文明行為隨處可見,不勝枚舉,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文明形象,有的甚至被貼上了國家的標簽。面對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近日,我在乘坐大巴返回銀川的途中,有一對青年男女在看手機。當時正值中午,乘客都在休息,但他們二人毫不顧忌別人的感受,直接用外放音響大聲的看著視頻,旁若無人地說笑,嚴重影響了大家。但對這對青年男女的行為,大家的反應確是出奇一致的安靜。就連坐在他們前排的我,也是一味的忍耐、忍耐、再忍耐。看似一件小事,卻折射出一個城市的文明進步,也在不斷影響著一個城市的文明形象。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件“小事”。一日我和家人在一面館吃晚餐,天氣很冷,小店的一扇門又壞了,所以大家進出時很自覺的隨手把門關好。這時進來一伙人,進門后直接揚長而去,根本沒有想過關門。冷風呼呼地刮著,吹向店內的每個人。無奈,我起身把門關好了。過了一分鐘,又進來兩個人,也是這一伙的,橫沖直撞地進門,吵吵嚷嚷地加入朋友中,依舊沒有伸手去關一下店門。這時,旁邊一個青年小伙子對他們說:“請把門關上”。不知是太吵沒聽清,還是不愿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伙人中的一個問:“你說什么?”那個青年又說了一遍:“請把門關上。”面對義正言辭的青年,在注視了足足一分鐘后,那伙人中的一個人走到門口,關上了門。
很小的一件事,讓我感觸很深。敢于向不文明行為說“不”,才能讓我們進一步提高個人素質,維護社會文明形象,盡最大的力量支持文明社會進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