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22日訊(通訊員 石開連)武平縣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武夷山脈東南麓,是閩粵贛三省交界縣,全縣總面積2630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219個村(居),總人口38.2萬,是革命老區縣、原中央蘇區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7%,林地面積329.5萬畝,生態公益林面積88.8萬畝,是全國南方集體林區縣和福建重點林區縣之一。
武平縣緊緊抓住創建生態縣的有利契機,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走“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之路,著力建設生態保護屏障,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進共贏。武平這顆閩粵贛邊上璀璨的明珠,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國環境優美縣城、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先進縣、全國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縣、全省綠化模范縣、省級園林縣城”等眾多稱號;同時還先后創建并成功命名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省級生態鄉鎮16個、省級生態村64個、市級生態村190個。
加強領導 精心部署 推進生態立縣
堅持把生態建設作為塑造武平形象、增強發展活力的重要工程,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生態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督查組、生態縣鄉(鎮)村創建組、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建設組、養殖業污染治理組和節能減排組5個工作組;建立了縣領導小組例會制度,縣、鄉、村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成員單位分頭抓、鄉(鎮)村具體落實的工作格局。
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近年來確立了“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圍繞著統籌生態、生產與生活,推進生態產業富民、生態家園安民、生態文明育民,致力于把武平打造成為生態綠色家園和生態產業發展區。
圍繞這個目標定位,武平縣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委托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編制《武平生態縣建設規劃》,將全縣劃分為13個生態功能小區,集中力量實施了涵蓋生態林業、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家園、生態旅游等7個領域共38個生態建設重點項目,促進創建工作整體推進;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做好農村“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示范工程;有序開展生態城鎮建設,不斷擴大城區環衛道路保潔面積,提高道路清掃保潔率,新建改造提升武平大道、梁野大道、閩粵贛邊客家文化生態城、河濱文化公園、碧水公園等綠化美化項目;深入實施“四綠”工程,城鄉綠化取得明顯成效;認真實施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持續推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梁野山的保護與建設,使其成為目前我省乃至全國保持最好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之一,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翡翠”“天然綠色基因庫”、“野生動物避難所”。武平縣先后成功創建龍巖市第一個“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和“省級園林縣城”。
轉型升級 有效作為 發展生態經濟
武平是革命老區,又是資源型地區,面臨著加快崛起與加快轉變的雙重任務。近年來跳出傳統發展模式的制約,積極調整經濟結構,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把綠色資源轉化為競爭優勢,努力實現經濟增長與綠色轉型。
通過對傳統資源型產業的改造提升,逐步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實施了新洲(武平)林化循環流化床鍋爐項目、福建塔牌水泥余熱發電項目等多個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項目,使全縣工業經濟向低能耗、低排放、重循環、綜合利用的綠色工業轉變。充分利用優良的自然生態、豐富的自然資源,持續推進生態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清潔能源、推進養殖污染治理、培育“牧-沼-果”等生態農業模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持續深化林權體制改革,大力實施生態林業工程,在有序發展林產品加工企業的同時,引導林農把山當作田一樣來耕作,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從事野生花卉、竹子、茶葉、藥材等非木質生產,既綠化了山林,又提高了農民群眾收入,開辟了一條“不砍樹能致富,保生態也得利”的綠色發展新路子,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同時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著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主打梁野山和定光佛兩大品牌,實施了梁野山生態旅游景區、定光佛祖廟旅游區、“客都匯”文化旅游綜合體等一批旅游項目,同時注重融入生態元素,“梁峰”、“練家香”等品牌的土特產(如金線蓮、靈芝、紅豆杉等)深加工系列產品供不應求,并將鄉村旅游納入旅游體系,實現旅游開發與自然景觀的相互協調,持續推進“中國生態旅游大縣”建設,走出了一條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全民參與 統籌發展 共建生態家園
為營造濃厚氛圍,動員和爭取全社會共建共創共享,武平縣深入開展輿論宣傳,充分利用各種載體,積極傳播綠色文化,深入開展爭創環境友好型社區、環境友好型學校活動,讓生態意識和生態理念深入人心;著力推進生態家園工程,給城市綠化和生態景觀留足空間,抓好沿路、沿街、沿河、廣場、住宅區及公共活動場所的綠化和立面改造,2012年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加快推進新農村規劃建設,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應用,成為全國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縣,讓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更加生態、宜居、和諧。
家園充滿綠意,發展更加綠色。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實現紅土地的綠色崛起。近年來,武平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呈現后發趕超的良好態勢,2012、2013、2014連續三年,武平縣10項主要經濟指標有7項指標增幅居全市前三名,逐漸成為龍巖市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當前武平縣在探尋發展的道路上,通過“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把產業做大做強、做實做優,逐步培育形成了不銹鋼、新型顯示和機械制造、礦產品深加工、農林產品加工等“2+3”重點產業。如今這五大產業迅速集聚發展、產業鏈條加快延伸,并貫穿于“百姓富”的全過程,讓生態反饋產業、產業富裕百姓,實現產業生態兩全其美。武平綠色崛起,為科學發展提供了一份精彩的樣本。
武平的良好生態來之不易,武平人因此也倍加珍惜、悉心呵護。如今,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武平的一大品牌、一大優勢、一大資源,更是發展的競爭力,我們相信,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科學發展作為發展追求,一條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共同提升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必將帶武平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武平縣委文明辦供稿)
?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7-20武平縣東峰村:“五進農家”推動文明鄉風
- 2015-07-15“省級文明鄉鎮”武平東留鎮:乘文明之風 創工作新局面
- 2015-07-15武平:多舉措扎實推進金融志愿者服務基地建設
- 2015-07-15武平縣貫徹落實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表彰會精神
- 2015-07-14武平縣:積極開展“點贊道德模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