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清在工作中
東南網7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死者不會說話,而法醫是死者的轉述者。轉述真實與否,關乎司法誠信。
劉龍清就是這樣一個轉述者。從業17年來,他靠一刀一筆,解剖尸體268具,文證審查和出具司法鑒定意見13579件,發現并糾正錯誤鑒定意見397件,無一錯案。作為漳州市檢察院副主任法醫師,劉龍清說:“我們通過CT片子、尸體、傷口等無聲的物體來維護法律的尊嚴,避免冤假錯案,恪守司法誠信。”
宋慈的追隨者
早在福建醫科大學學習期間,劉龍清就熟讀《洗冤集錄》,并將宋慈作為標桿。劉龍清說,小到鄰里掐架,大到交通事故,都需要法醫為老百姓還原事實,厘清是非,只有堅守司法誠信,才能讓老百姓相信并認同司法。
時至今日,劉龍清仍記得初任法醫師的一次經歷。1998年的一天,薌城區石亭鎮董坑村村民宋某秀與林某花因田地歸屬問題而斗毆。爭執中,林某花額部遭對方用鈍器致傷。事后,林某花向公安機關出具一份驗傷報告,報告稱其傷口長達4.5厘米,屬輕傷。宋某秀因此構成刑事犯罪。因無法支付高額的賠償費用,宋某秀的丈夫上吊自殺。
在審查此案時,劉龍清發現林某花的傷口不過2.5厘米,只屬輕微傷。為索要更高賠款,她與丈夫向醫生行賄200元,要求為自己擴創2厘米,以達到輕傷標準。
劉龍清向公安機關指明該案存在傷情造假。
“一個錯誤的鑒定導致了一個人的自殺,這讓我感受到司法誠信的重要性。”劉龍清感慨道,“守護司法誠信要有如履薄冰的態度。一定要認真對待每一份鑒定材料,耐心聽取申訴人意見,做到疑點不放過,嚴防差錯和工作失誤。”
勇于“打假”糾錯
1998年,劉龍清接手了一起故意傷人案。吳福來被吳九王推倒后,出具了一份CT報告,報告顯示其左額骨眉弓骨折,屬輕傷偏重。該鑒定結果被公安機關的法醫采納,吳九王被批捕。
劉龍清卻發現了疑點。“從傷者的頭皮損傷檢驗看,只有后枕一處頭皮血腫,其余未見異常。這和醫院出具的CT片子明顯不符啊。”他大膽認定,CT片被頂包了。很快,縣檢察院撤銷了對吳九王的逮捕。
當事人獲得了清白,劉龍清的麻煩卻開始。原鑒定人得知自己的鑒定結論被推翻后,堅稱劉龍清“徇私舞弊,亂改鑒定”,并向有關部門實名舉報。
“我相信自己的專業鑒定。”第一次主辦案件就遇此“飛來橫禍”,劉龍清卻不后悔,“守住司法誠信,遠比個人前途來得重要。”最終,有關部門調查證實認可劉龍清的鑒定結果。
這一案例讓劉龍清進一步擦亮眼睛,同年他又發現了3起CT片造假案件。
“不能局限于就案辦案,還要盡可能從個案中總結經驗,推動司法誠信的進步。”不久后,劉龍清撰寫了論文《4例偽造CT片的法醫學分析》。該論文被不少高等院校作為偽傷、詐傷的教材。此外,他還向政法委提交了一份打擊傷情造假的報告,推動漳州市開展傷情造假專項治理活動。在之后的十多年間,偽造CT片現象在漳州絕跡。
巧解醫患糾紛
近年來,醫患糾紛愈演愈烈。“只有通過誠信司法,查明原因,明確責任,才能真正解題。”劉龍清說。
不久前,劉龍清受理了一起新生兒在醫院輸液時突然死亡案件。他詢問病史及護理家屬后,意識到死因并非醫院診斷的因肺炎致呼吸衰竭。為此,他做了一次“空氣栓塞實驗”,證實嬰兒系因空氣進入心臟而死,與輸液不當有關。
正確的鑒定結論做出后,醫患雙方心服口服,嬰兒父母得到了應有的賠償。
“醫療糾紛案是法醫界公認最難的案件,我們無償地承擔起鑒定責任,就是為了化解醫患緊張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盡一個法醫的職責。”劉龍清說。10多年來,他義務承擔了全市醫療糾紛解剖118件,為患者家屬節省鑒定費近500萬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7-13優秀獎:指上的誠信
- 2015-07-08帥金高:一個堅守誠信的農民企業家
- 2015-07-05林仲粱:誠信經營贏得消費者信任
- 2015-07-02鐘偉東:虧錢不虧誠信的“虧損經理”
- 2015-07-01三元區:道德講堂話誠信 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