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20日訊(通訊員 劉建奎)早就聽說該村的鄉村文化建設豐富多彩,深受農民喜愛。7月15日,筆者來到該村,耳聞目睹了該村“致富本領進農家、文明宣傳進農家、環境衛生進農家、文化娛樂進農家、微信平臺進農家”為內容的“文明村”創建活動,強力推進鄉風文明,收到了較好效果。
一是致富本領進農家。花生、烤煙是巖前鎮東峰村的支柱產業,該村“兩委”以提高農民本領為目標,努力實施以“技能培訓、科技致富、綠色環保”為主要內容的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帶領農民發展生產,做優農業,做強產業,使農民增效,激發農村群眾建設小康農家、和諧農家、文明農家的熱情。同時,在農閑時節,村“兩委”積極創造條件,鼓勵農民進廠務工,為農村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支撐。
二是文明宣傳進農家。針對當前農村存在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德”要求不相適應的現狀,該村積極發揮“黨建宣傳欄”、“文明創建宣傳欄”、“道德評議會”、“公德錄”的輿論作用,大力開展公益宣傳,努力營造宣傳氛圍,弘揚社會正氣,抵制不良陋習,凈化農村輿論思想環境。2015年3月,該村的練美香的小女兒因患急性淋巴白血病,四五十萬的醫療費給靠種田維持生計的農民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 6月2日,東峰村“兩委”得知練美香不幸的消息后,村干部和巖前鎮掛東峰村領導帶頭開展愛心捐款活動,積極發動村民獻愛心;同時,全縣的愛心志愿者和東峰村“兩委”以通過網絡、微信、微博、qq、短信等平臺,把此消息傳遞到了四面八方,短短幾天時間,就收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款7.5萬余元,解決了練美香的燃眉之急。
三是環境衛生進農家。該村以“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和環境綜合治理為契機,在村內大力開展 “清潔工程”行動。目前,該村專業保潔人員4名,每天清掃道路2000多米,清理垃圾車2部,生活垃圾實現了“戶投、村運”的處理機制,使農村臟、亂、差現象明顯改觀。該村還結合“一池三改”和鄉村道路建設,修建垃圾池10個,購置垃圾桶916個,硬化村級主次道路1100米。在“美院”方面,深入宣傳發動廣大村民,開展“凈化家園文明活動”,以家庭衛生亮麗促進村容衛生整潔,以家庭文明帶動鄉村文明。“看到干凈整潔的道路,我們都不好意思亂扔垃圾了!”一位村民樂呵呵地說。
四是文化娛樂進農家。東峰村高度重視文化陣地建設,2013年10月以來,該村投入100多萬元,利用原有的東峰小學校舍升級改造成美麗漂亮的農民公園。公園占地8203平方米,建筑面積520平方米,包括辦公室、閱覽室、棋牌室、體育健身場所、日間照料室等,內坪寬敞平整,涼亭綠樹環繞,步道綠樹相映,宣傳欄內容豐富,各種各樣的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東峰村農民公園成了村民們休閑娛樂、強身健體的好場所,農民們在家門口也可以逛公園,過過悠閑的幸福生活。每當夜幕降臨,公園里熱鬧非凡,一群廣場舞愛好者在文藝志愿者的帶領下,伴著悠揚的音樂,霓虹閃爍,翩翩起舞。村民朱桂根說:“這些年,村民們的生活好了,吃住穿很多方面也不比城里差,就是缺一個健身場所。現在有了農民公園,晚上有很多人來這里唱歌跳舞,白天也有老人、孩子在這里休閑娛樂,農民公園成了 ‘空巢’老人的‘暖巢’……” 同時,村“兩委”還根據村情民意,通過向上級部門爭取和個人承擔等方式,對民房進行立面改造,目前,公園周邊的30戶民房已經改造完畢。
五是微信平臺進農家。為搭建村委與村民的溝通橋梁,村“兩委”積極開拓網絡問政渠道,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網絡平臺打造反腐倡廉新陣地——開通了公眾微信服務平臺。平臺及時為村民提供辦事指南、政策咨詢等各種微服務;關注用戶可以回復相應數字獲取相應資訊,還可以通過向“巖前微訊”回復意見建議、評論評價、要求訴求來進行互動,咨詢相關法律法規及業務辦理程序,對村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村領導不出村就可了解民聲民意,還可知道其他村工作進展情況。(武平縣委文明辦 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7-17平潭加強道德模范“傳幫帶” 營造城市文明新風尚
- 2015-07-17文明新風遍蕉城 蕉城區創建省級文明城區紀實
- 2015-07-17石獅永寧鎮重視文化基礎建設 引領農村生活新風尚
- 2015-07-16龍海:表彰最美幸福家庭 弘揚婚育文明新風
- 2015-07-16石獅推動十大“文明新風”行動:細節入手 點滴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