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平安成長,我用生命護航
現實并非童話,不是所有的結局都那么完美,為了孩子們的安全,他們選擇了“一命換一命”。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風荷幼兒園老師胡小麗帶著12歲女兒在甌江畔玩耍時,看到一個8歲男童失足掉進甌江,她全然不顧自己不會游泳,勇敢地跳入江中,奮力托起落水孩子,自己卻被江水無情地吞噬,獻出年僅36歲的生命。
同樣為救落水兒童而獻出生命的,還有孟瑞鵬。
孟瑞鵬曾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一名90后大學生。一天下午,兩名小女孩在湖邊玩耍,不慎落入湖中,正在附近游玩的孟瑞鵬看到后,奮不顧身跳進冰冷湖水搶救,最終孩子獲救了,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4歲的生命。
還有西藏自治區的村民羅布。
土布加鄉夏如村小學三年級學生洛桑達娃和一個小伙伴在蓄水池堤壩玩耍,洛桑達娃不慎跌入水中,小伙伴見狀大聲呼喊,在附近放牧的羅布和白珍聽到喊聲趕忙跑了過來,羅布雖然不會游泳,但他連衣服都來不及脫就撲入水中,拉住洛桑達娃后就將他往岸邊推,快到岸邊時,白珍把解下的腰帶拋向洛桑達娃,洛桑達娃終于脫險,而精疲力竭的羅布卻無力靠向岸邊,被入水口流進來的水沖向水塘中間,漸漸沉入水中。
此外,原安徽省天長市金集中學教師朱長海的事跡也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面對臨時起意跳樓輕生的學生,朱長海搶先緊緊拽住她,重心不穩加上學生下跳的拉力導致師生雙雙墜樓,在墜落的過程中,朱長海用自己的身體托住學生,墜地后,學生得救,朱長海獻出了生命。
讓我們記住這些英雄,愿生者不負這份慘痛的代價,也愿逝者安息。
辦學嘔心瀝血,知識點亮人生
這是一種怎樣的使命感,能驅使著個人將攢了一輩子的辛苦錢全部投到家鄉辦教育!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的張杰,在經歷了舊社會生活的艱苦,飽經風霜后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
1959年,張杰孤身闖香港,經過幾十年的打拼,積攢起一點辛苦錢,但他沒有用這些錢來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牽掛著家鄉的教育。1979年以來,張杰節衣縮食,省吃儉用,連年不斷地為千里之外的家鄉上虞捐資助學。36年來為家鄉捐資助學1500余萬元,建立21所學校,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受惠學生達2萬多名。他還先后向上虞中學捐獻彩電、雪柜、汽車,設立獎學基金,并捐建兩幢教學大樓和圖書館。張杰常說:“自己好,不算好;家鄉好,國家好,才算好。”張杰傾其一生積蓄為家鄉興學的精神,被贊譽為“張杰精神”。
一對白發伉儷的偉大精神也讓聽者潸然淚下。
朱敏才和妻子孫麗娜退休后,到偏遠山區支教,一待就是9年。
朱敏才夫婦支教的足跡遍布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鄉等地。尖山苗寨小學,是他們支教生涯中最難忘的學校,朱敏才夫婦到來后,重新給苗寨的孩子們排了課,加上了英語、體育和音樂,成為了學校教學活動的“頂梁柱”。面對艱苦的環境,他們說:“看著孩子們一天天成長是我們最高興的事。”
夫妻倆來住在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在生活上依舊省吃儉用,把省下的錢都用在了支教上。二人為當地的孩子募集了各種文具和書籍,并籌集資金220余萬元,不但建好了學生食堂,還修建了教師宿舍樓和學生宿舍樓。
由于條件艱苦,加上年事漸高,孫麗娜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視力只剩下0.04。2014年,朱敏才突發腦溢血,因搶救及時得以脫離生命危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6-26泉州市2015年“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美德少年基層巡講”活動走進泉港
- 2015-06-24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開始公示 共327名
- 2015-06-19評選推薦全國道德模范和評選表彰省道德模范辦法
- 2015-06-19三明:禮遇道德模范 弘揚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