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微黃圈”
2015-06-15 09:55:03 來源:東南早報
微信截圖 [相關新聞] 未成年人:沉默的受害者 在“微領域黃流”中“最受傷”的就是孩子,面對網絡色情,他們“最好奇”,同時也是“最無力發聲”的受害者。 在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有16%是因為性犯罪而接受刑罰。入監調查顯示:未成年犯實施強奸、輪奸等性犯罪的年齡大都在14至17歲之間,此前他們100%長期接觸網絡淫穢色情信息。 監管“真空” 涉黃移動應用玩“變臉” 據統計,目前我國的第三方應用商店有130多家,上線的應用超過了540萬款。而目前的相關審核工作交由各應用商店自己完成。尤其是在安卓應用開放式的平臺上,一款應用一旦上架,除非被舉報,其在內容上就不再受任何約束和監管。 想在移動互聯網上開發一個APP幾乎不需要任何門檻,按照審核要求,只需要提交一張本人手持身份證的照片就可以了。在搜索引擎上輸入“手持身份證”,就找到了兩萬多張身份信息與本人對應的圖片,根本不需要用自己的真實身份注冊登記,這一規定,形同虛設,而誰在通過第三方應用來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幾乎是查無可查。 “凈網” 還孩子一個干凈的世界 最新的《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顯示:城鎮未成年人8歲以前首次接觸網絡的比例已經超過五成。而77.38%的父母對孩子的上網情況沒有任何監控。 自今年3月份開始,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組織開展了“掃黃打非·凈網2015”專項行動,處罰了一批違法違規網站,懲處了一批違法犯罪分子。 “掃黃打非”辦特別強調,對集中清理之后,仍然不能有效遏制淫穢色情信息傳播的互聯網企業,執法部門依法從重處罰;對無技術及人員能力保證內容安全的互聯網企業,依法吊銷其互聯網信息服務資質,堅決關停相關應用。同時,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相關司法解釋,對涉嫌構成犯罪的互聯網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央視新聞)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