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的困惑與堅守
回望一路走來的艱辛,水草講述了救援隊的一次經歷。
2010年6月23日,江西撫州水災災區。洪水淹沒了村莊,水草和三名隊員用力地劃著救生艇在水上搜救。那是隊里僅有的一艘救生艇。
由于沒有發動機,救生艇推動力不夠,船速很慢,也到不了深水區。搜尋了一上午,水草和隊員只救到5名求助者。當一艘艘嶄新專業的沖鋒舟從身邊疾速駛過時,水草和隊員們不約而同地發了愣。“如果我們能有艘這樣的船,就可以救更多的人了。”
資金和救援裝備的匱乏是救援隊面臨的最大困難。從江西回來后,水草更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點。
大型的專業救援設備一直處于短缺狀態,很多次救援行動所需的設備都是借來的;從凈水器店里搬出后,救援隊租了一間面積100平方米的單間作為日常辦公和培訓的隊部,但每個月需要繳交近5000元的租金;救援培訓的開展能切實提高隊員的專業救援能力,但培訓費用昂貴……
困難并不止于此。身份和安全問題,同樣讓救援隊面臨困境。
盡管在救援行動中大都能得到對方的認可,但從長遠來說,救援隊要真正發展壯大,需要一個合法的身份,這樣救援隊可以在法律的保護下開展救援行動;可以對外提供社會活動保障、山區救援以及社區培訓等相應的服務,用以保障救援隊的運轉資金;在救援時可以持公函前往,與有關部門協調也將更順暢。
為了解決資金難題,2011年11月,水草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開了一家茶店,因為不愿意用藍天救援隊的名義賺錢,水草另外取了個名字,叫“菩提心”。
盡管茶葉對外銷售,但目前主要的客戶仍是隊員自己。救援隊提倡隊員們購買隊里的茶葉,所得用作救援隊的運轉資金。錢不多,卻讓水草和隊友們很高興,因為他們終于可以“自食其力”了。他們拿著這筆錢付了隊部的租金和培訓的費用。
2012年1月14日,廈門藍天救援隊獲選“2011年度感動廈門十大人物”。水草在她的獲獎感言中這樣說道,“這是藍天救援隊全體成員力量凝結而成獲得的榮譽,是對我們全體成員付出與努力的肯定。雖然我們曾經很艱辛,無論是在山里、水里,是打撈尸體抑或是去玉樹救災,我們從來沒有考慮太多,只是覺得能幫得上就要盡最大的努力。”
2013年3月15日,廈門藍天救援隊經廈門民政局審批,正式合法成為公益社團組織,目前該社團下設理事會、緊急救援行動部、秘書處、福建緊急救援救援聯絡部、事業發展部、后勤保障部等部門。
截至2013年,藍天救援隊已在全福建省發展有福州分隊、莆田分隊、南平光澤分隊、三明永安分隊、龍巖分隊等,目前廈門已有隊員40多名,全福建省則有隊員上千名。
據不完全統計,8年來,廈門藍天救援隊先后參與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云南盈江地震、甘孜雪災救助,云南彝良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甘肅岷縣地震、江西水災、云南魯甸地震、廣東汕頭水災、云南景谷地震、尼泊爾地震、光澤山地救援、莆田水上救援、漳州平和水上救援等大型救災救援工作,參與大型救災救援隊員累計達數百人次,救助受災受困人員上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