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銀華出生在一個傳統的農民家庭,家中姐妹三人,排行老么,兩個姐姐都在外省工作安了家,家中只剩她一個在父母身邊。從小作為被照顧對象的他,在省城大學畢業后,回到老家,開始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一次,父親在半夜血壓突然增高,母親還在姐姐家幫忙照看外甥女,外面下著暴雨,她一個人吃力地扶著父親上了三輪車,把父親送到了醫院看了急診,等父親穩定下來后,淚水和雨水早已模糊了她的雙眼……。就這樣,在一次次生活的磨礪中,瘦小的她學會了自己換燈泡、修下水道,學會了堅強。剛從農村搬到縣城的時候,沒有了平時習慣勞作的農田,沒有熟悉的鄰居,平時樂觀愛笑的父母變得郁郁寡歡。為了讓父母重拾快樂,每天晚飯后,她都要陪父母散步,帶他們到鄰居家串門聊天;她不厭其煩一遍遍手把手地教會母親用電腦上QQ,陪父親買了畫眉種了花。現在,母親已經可以獨自與在外地的姐姐、外甥視頻聊天,,父親也有了好幾個一起喝茶逗鳥的好友,家中重新充滿了老人的歡聲笑語。
婆婆家在偏遠農村,公公走得早,家中就剩婆婆一人在家操持。愛人是一名軍人,長年在外,照顧婆婆的擔子就落在了她的身上。盡管交通不便,只要有空她都會從縣城回婆婆家看望老人。婆婆農活繁重,她就不顧暈車的辛苦,一到家就忙前忙后,做飯、擇菜、喂豬,農村媳婦做的活她一樣不差。婆婆勞作從來都是早出晚歸,經常一忙起來就誤了吃飯,她每次回家都要給她帶上面包等方便的食品。婆婆身體差,她就定期給家里帶上防感冒、治傷痛等常用藥,每次回家都不忘帶些補血益氣的營養品。婆婆一個人在家孤單,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她打電話,老人家平時和人交流少,很多時候柴米油鹽這樣的小事一說就是一兩個小時,她總是耐心地聽,不時地插上幾句,開導老人的心情。一次婆婆在田里干活時不慎摔倒脊柱骨折,她接到鄰居電話后連夜趕回去把婆婆送到醫院進行手術,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每個周末都顧不上休息去探望。婆婆動情地說:“銀華啊,能有你這樣的好兒媳,媽前半輩子受的苦也值得了!”
愛人單位值班值勤任務重,一年除了休假外,少有回家的機會。自從當上軍嫂,她就做好了付出更多、承受更多的準備。很多時候,到愛人駐地探望,碰上部隊有任務時,往往也沒有多少時間團聚。2011年春節,她在部隊陪已連續三年沒回家過年的愛人過了一個特別的春節。晚飯后,原本承諾一起看春晚迎新年的愛人接到通知后緊急趕回值班部處理事務,當他返回時,新年的鐘聲早已敲響,接過她遞上的熱毛巾,這個軍中男兒緊緊擁住她,泣不成聲。無私的體貼和關愛讓他們對這份愛情更加堅守。一次,她和愛人通電話時提到,冬天騎車上班腰被風吹著很冷,一周后,她收到了愛人快遞來的包裹,里面是一個帶腰帶的暖寶和一紙愛人的關懷。那一刻,她的心暖暖的,一切的辛苦都化為了甘甜。那一年,愛人在部隊榮立了三等功,她也因工作出色被評為龍巖市地稅系統“十佳巾幗建功”標兵。
這就是她,一個關愛父母的乖女兒,一個孝敬婆婆的好兒媳,一個體貼丈夫的賢內助,用自己樸素的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的善行,用無聲的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