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管理成本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海滄目前運行的3200輛公共自行車,每輛平均單價1500多元,全部來自社會捐贈。截至目前,當地認捐熱潮仍未停歇。認捐者中,既有政府機關黨員干部,也有融信集團、樂海百貨等企業員工,還有不少普通市民。
融信集團負責人陳女士告訴記者,他們企業發動職工參與認捐,目前已認捐200輛公共自行車,總價值超過30萬元。“有的員工一人認捐幾輛,有的則是幾個人聯合認捐一輛,同時我們企業配套一部分資金,這種共建共管的模式,讓許多員工都愿意認捐公共自行車。企業中有不少外地員工,他們是公共自行車的經常使用者,因為認捐的關系,不僅愛護自行車,也在這座城市找到了一種歸屬感。”陳女士說。
陳自強是一名普通市民,因為身邊不少朋友認捐了公共自行車,不久前他也加入認捐隊伍。“我以女兒的名義認捐了一輛,雖然錢不多,但我覺得意義很大,在做好事的同時,也給孩子上了一堂課,培養了她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心。”陳自強說。
海滄區公共自行車搞得有聲色,還得益于該區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創新。比如,劃出專門的自行車道,即便在中心區域也是如此,基本保障了市民騎行安全;又如,在全省率先出臺《海滄公共自行車道路管理規定》,禁止亂停放行為;再如,實行志愿者輪值制度,進行公共自行車日常維護管理等。
據了解,海滄發動群眾參與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并不局限在愛心單車的認捐上,許多熱心市民還成為相關設施運營和維護的志愿者或協管者,比如“認養”自行車綠道,還對其進行日常保潔、綠地維護等。
“自從‘認養’了一段幾十米長的自行車綠道后,我跟花花草草接觸的機會也多了,既鍛煉了身體,生活也更加充實。”去年初,海滄剛推出公共自行車系統綠道“認養”活動時,退休市民林軍就成功報名。他說:“每天的工作不僅包括給花草澆水、清掃地面的垃圾,還要督促大家按道行駛。周末我也帶孫子一起參加,又給孩子普及了環保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海滄區委宣傳部部長張谷認為,該區締造了一種全民建設、全民管理、全民共享的公共自行車運營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運營成本,為永續運營打下良好基礎。相信通過多方面的不斷完善,公共自行車系統會迸發出更大生機與活力,有力促進當地生態文明新家園建設。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