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低碳出行,如何成為美麗風景?
有益意見常被采納,群眾參與管理的熱情高,一個個金點子紛紛涌現
退休后定居海滄的傅象清,是公共自行車的鐵桿粉絲,從2013年12月辦卡至今,已騎行超過1200次。在公共自行車開始運營之前,老傅就想出了不少好點子,比如建議站點加裝遮雨棚,可以延長車輛使用壽命。“沒想到,建議很快就得到落實,而且在遮雨棚的設計上也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傅象清說。
“我覺得遮雨棚的款式,可以參照香港的設計理念。”2013年7月,海滄市民錢先生從香港旅游回來,聽說要運營公共自行車,有關部門正在征求意見,就迫不及待地撥通意見征集熱線,并把書面意見傳真過去。
“每次收到群眾意見,我們都會立刻登記在冊,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對每一個細節都認真斟酌,確保好點子都落到實處。”在海滄公共自行車具體運營單位海旅集團負責人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了一疊厚厚的材料,它詳細記載著4萬多條市民、企業對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的建議意見。
正是因為廣泛征求了市民的意見,海滄采用了廈門市樹——鳳凰木的花色作為公共自行車主打色;采用了定制生產的無鏈條、軸承式自行車,方便穿裙子的女士出行;采用防爆防刺免充氣實心輪胎,解除補胎打氣的后顧之憂;還推出了專門的健身自行車、供游客觀光旅游的雙人自行車、方便媽媽攜子出行的母子車……
因為有益意見常被采納,市民參與管理的熱情很高,其中既有專家學者,也有普通百姓。“目前在運營過程中,我們仍堅持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因為它承載著群眾的期待,有助于我們不斷完善工作。”海旅集團董事長汪寧說,海滄公共自行車創下如此高的使用率,卻依然保持著“零缺損”紀錄,這里折射出的不僅是市民參與管理的熱情,也體現了愛護公共財物的道德自律。
3200輛車全部來自捐贈,自行車綠道也可“認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