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因公外出,無特殊情況,3公里內一律騎行或步行
廈門海滄區公共自行車使用熱度有多高,市民用一個“搶”字來形容。說起近幾個月用車經歷,公務員江嘉俊深有感觸。江嘉俊家住海滄街道濱湖社區,工作單位在4公里外。過去,他上下班都是乘公交車,自從辦了公共自行車卡后,出行方式發生了改變。
“一小時內免費,小區和單位門口都設有站點,非常方便。不早點去取車,很快就沒啦!”江嘉俊說,“乘公交車上下班,包括等車換乘時間,一般要40分鐘;換成騎車后,不到30分鐘,環保又健身。現在身邊越來越多人,加入到低碳出行隊伍。”
海滄公共自行車從2013年9月正式開始運營,目前已經投用150個站點,運行車輛3200輛。盡管當地戶籍人口不到20萬,但截至目前,累計辦卡量達3.9萬多張,總騎行量超過400萬人次,日均騎行量突破1萬人次;站點每個鎖柱的日平均使用次數高達6次,而在國內成功運營公共自行車方面聞名的杭州市也只達到3.7次。
5月21日17時45分,正值下班高峰期。記者在海滄區中心地段幾個站點觀察,發現公共自行車使用率很高,負責車輛調度的工作人員剛把車鎖進鎖柱就被人取走。18時左右,一些站點還出現市民排隊取車的情況。
“我們有一套監測系統,車輛指揮中心一發現哪個區域出現車輛使用不均衡的情況,就會通知配送車調運車輛,最大限度滿足市民需求。”海滄區公共自行車管理部負責人陳柏延說。
在記者隨機采訪中,很多市民表示,騎公共自行車,節能環保又方便,是他們出行的首選方式。海滄區某機關工作人員張劍告訴記者,現在只要不是極端天氣,他都會選擇騎車上下班,很多時候辦理公務也選擇騎車出行。
據了解,海滄區2013年出臺文件規定: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因公外出,如無特殊情況,3公里內一律騎行或步行,單位不派公務車輛。“將公務使用公共自行車納入公車管理范疇,用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手段加強公務使用自行車管理,既生態環保,又密切干群關系。”海滄區紀委書記江根云介紹,去年持公務卡的騎行總量逾10萬人次,按照往返6公里油費4.5元計算,一年節省“三公”經費在50萬元以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