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個子不高,面色黧黑,平頭短發,普通T恤,一副其貌不揚的樣子,他就是綽號"火師"的陽下村黨支部書記方火明。方火明今年52歲,雖然當了多年的村主任和村支書,他的一身土氣卻絲毫沒變:陽下小學的菜地上,他像菜農;學校里,他像農民家長;工地上,他像農民工;村民辦事大廳,他像普通村民。與他交談,你才發現他話鋒穩健,睿智大氣。村民們都尊稱他"火師",師在當地含有老師、師傅的意思。
在當地,"火師"的名字和故事家喻戶曉:他帶領全村興建了新農貿市場,他為陽下小學和陽下幼兒園捐資100萬,修建五座宗祠時他分別捐資十萬,他還興建了村民活動中心、農民街和三個公園,他支持創辦了鼓樂隊、腰鼓隊、舞蹈隊、龍舟隊,他還倡議移風易俗,徹底改變了鋪張浪費的社會風氣……
陽下村原來有個面積狹小、交通擁擠的農貿市場,小販們隨意占道經營,腐爛的菜葉和橫流的污水引來成群的蒼蠅,凌亂的帳篷也不能遮風擋雨。陽下村是涉臺重點村,常有許多臺灣宗親前來尋根謁祖,農貿市場附近是省文物保護單位--云陽方氏宗祠群,當宗親們踮著腳尖捏著鼻子擠過熙熙攘攘的市場,方火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接任村黨支部書記的他很快就想出一個大膽的計劃--改建市場。村里有一座建于五六十年代的舊供銷,現在成了廢品儲存地;隨著村民生活的提高,村民們渴望有個健身廣場,何不把舊供銷改為新農貿市場,再把舊農貿市場建成農民公園?想象著"高大上"的新農貿市場,他興奮得徹夜難眠。第二天一早,他馬上召開村兩委及村民代表大會,把這個方案讓大家討論,大家一致通過,村兩委還主動承擔了各自的強項:集資、規劃、拆遷、購買材料、負責基建,而他則擔任總指揮。捐資和拆遷中,他處處以身作則,遇到"釘子戶",他就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每天起早摸黑,到工地看看這個,摸摸那個,看到不合理的地方,他馬上打電話叫人連夜整改。村部的辦事大廳每天都聚集著許多村民,他們有的是來咨詢辦理農業科技、計生、土地、民政等事宜,有的是來請他調解糾紛的。為了及時處理問題,他顧不上喝水,餓了,在食堂喝兩碗稀飯,累了,靠在椅子上打個盹。長期的透支,終于使他積勞成疾,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可是剛摘下輸液管,他又偷偷地溜回工地……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許多村民紛紛到城市買房子,這種情況給家庭造成極大的負擔。為了發展本村教育,他帶頭捐資100萬并集資1500萬辦教育。學校的環境改善了,教師的待遇提高了,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他還用心感化他們:烈日炎炎下,他光著腳,挑著大糞,專注地為蔬菜施肥,當教師們吃著綿甜柔嫩的有機蔬菜,睡在涼爽舒適的空調室,領著豐厚的獎金和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怎能不感動?于是,陽下的教育蒸蒸日上。對于考上重點中學的孩子,學校獎勵他們第一學期的學費,對于經濟困難的學生,"助學獎教"基金會還不斷資助直至他們成才;他還成立了90名的義工隊伍,由他們輪流打掃學校衛生,讓全民參與教育。
以前村里在辦喪事和演社戲時都存在嚴重的鋪張浪費現象。按當地的習俗,遇到喪事,親戚朋友都要送紙儀錢,喪家則要回三次禮,請一次客,大家的紙儀錢越包越多,回禮和請客的檔次也不斷提高,一次下來,喪家要花費十幾萬到幾十萬,還要為回禮和請客勞累奔波,做戲請客也從家常便飯走向高檔酒樓,為了提升民俗文化,方火明毅然提出移風易俗,反對鋪張浪費。倡議提出通過后,他們便四處張貼,宣傳。當他們打聽到第一個去世的消息,他們連夜入戶動員,并且一直跟蹤,直到辦完喪事,他們還請電臺拍攝成新聞,比較兩種做法的優劣,大家看到喪禮新辦既節約開支,又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煩,都發自內心地接受了這個倡議。至于做戲請客,他們也是先動員、宣傳、張貼,然后具體落實。第一次做戲時,他提前把村兩委和村民代表召集在一起,規定大家不許請客,并且分組到各家各戶巡查,大肆請客的浪費現象消失了,勤儉節約的風氣形成了。他提倡節儉,對于公益事業,他卻特別熱心:群眾有困難,他一掏就是兩三千;孩子讀書有困難,他一概支持到底;公益事業,他更是出手闊綽。他的慷慨無私博得村民的敬重,他的一心為公贏得村民的信賴。陽下村所屬的上埭自然村砌溪岸造環村路動員大會上,大家一致舉手通過,幾戶村民還自愿捐出世代耕作的土地。一位老人感慨地說:"哪里見過這么的好書記?大家一定要配合,錯過了這村,就不會有這店了!"
2015年,他還打算美化陽下溪道及治污工程;鋪設長3.5公里的污水管道網把全村污水輸送到污水處理廠;擴建小學第二期工程即教學樓一棟;治理全村1.4平方公里存在的臟亂差。陽下原名陽霞,意為太陽升起霞光普照的地方,方火明則像火把照亮著人們,溫暖著人心。2008年他榮獲"中華孝親敬老之星",2014年他被評為"省級優秀共產黨員,今年他又被評為"市勞模"。
長期的敬業愛崗、樂于奉獻,使他的威望越來越高,他的計劃一呼百應,相信在他的帶領下,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在群眾的同心協力下,陽下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5-06丘筱蘭:愛崗敬業 用心服務
- 2015-01-05劉雪梅:用汗水譜寫敬業奉獻之歌
- 2014-12-31廈門西邊社區:“道德講堂”傳遞敬業奉獻之風
- 2014-11-21泉港區“敬業”講堂:學習身邊榜樣 弘揚愛崗奉獻
- 2014-10-29愛崗敬業 讓平凡變得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