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庭教育面臨兩個重大的問題,小孩的游玩和學習。
小孩天生愛玩,對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項游戲中,玩一整天都不會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與外界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這本來是很好的事情,但如今,我們隨處可見一個個小孩抱著手機、IPAD、電腦玩個不停,甚至到了癡迷的地步。而這樣的后果,一是導致近視、頸椎等各種疾病發生,連帶內在臟腑的損害,二是使小孩沉浸在虛擬世界,缺少與外界交流,日漸狹隘自閉。而更加可怕的是打打殺殺、不把生命當回事的暴力游戲很可能造成小孩冷漠殘忍暴躁極端的性格。
所以,一切電子產品尤其是網絡游戲是家長們需要小心防范和謹慎引導的。可是,很多家長卻常常因為工作忙等原因缺少對小孩教育引導,也很少與小孩游玩互動,這也導致小孩投向電子游玩的懷抱并日益迷戀。
而說到學習,又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望子成成是人們根深蒂固的思維。很多家長早早地把小孩趕上競爭的跑道,從幼兒園、小學開始就給小孩拉各種培訓,上各種班,作業考試更是緊盯不放,使得小孩成天鉆在文字里頭,難得放松,愉悅身心。這種教育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其實是很痛苦也不可長久的,這與古代的科舉何其相似。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中與不中反差實在大,也使得大家拼命讀書,而一旦目的達成,就過河棄筏,再也不看書了。現在很多學生高考結束就把書本燒掉,不正因為讀書太痛苦,所受折磨太多了嗎?
其實,學習原本是件快樂的事情。孔子的自畫像就是“發憤好學,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毛主席亦是終身好學,嗜書如命。而號稱上帝子民的以色列人更是從小培養小孩熱愛書籍,他們在圣經滴蜂蜜,讓未滿周歲的嬰兒沾著嘗,以此開啟他們對書籍的美好印象。以色列人平均年讀書五六十本,位列世界之最,這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呀。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古今中外凡有見識的人莫不重視孩子的教育。而對孩子的教育最好就是寓教于樂,我們既要重視孩子的學習,更要讓孩子快樂學習,既要讓孩子快樂游玩,更要注意引導和防范,養成良好的習慣,使終生受用。(廈門市翔安區文明辦 張記添)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6-02翔安區召開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學習觀摩會
- 2015-03-30蔡氏宗親齊聚翔安內厝 兩岸“蔡厝人”共祭蔡復一
- 2015-03-02翔安春節期間空氣質量全市第二 生態保衛戰初見成效
- 2015-01-20翔安師生攜手朗誦經典詩文
- 2014-12-302014年“書香翔安”全民讀書月活動多、形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