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人民是中國理論的核心價值取向
以促進共同富裕為奮斗目標。中國理論以“計利當計天下利”的情懷,把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牢牢抓在手里,從溫飽到小康、再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始終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作衡量中國現代化的標志。以此為認識基點,我們黨打破低效率的“大鍋飯”機制,允許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后富,極大提高了勞動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在中國理論指導下,面對不同時期的民生問題,黨和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使民生改善得到了實質性提升。
以維護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在達到“總體小康”后,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階段。但在社會快速轉型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地區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拉大等突出問題。為此,中國理論鮮明彰顯公平正義這一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把解決貧富差距拉大問題作為工作的重要著力點。近些年,我國采取一系列舉措調整收入分配,收到良好成效。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數,在2008年達最高點0.491后開始回落,到2014年已連續6年持續回落至0.469。
以加強社會保障為托底工程。中國理論強調,社會保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網”和“穩定器”,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擴大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統籌層次和實現制度統一等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為此,我國出臺一系列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的舉措,形成了一套比較好的管理制度和服務流程,大大改善了民生。(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
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兩翼齊飛”
建設文化強國的“主心骨”
朱 嵐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強國建設的有力推進,豐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涵,拓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道路和空間,彰顯著中國理論的強大優勢和生命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來考量,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重要內容,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把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等等。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進行了戰略部署。習近平同志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動文化建設取得更大成就指明了方向。
指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公共文化事業建設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力度持續加大,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立。“十一五”以來,全國文化事業費年均增長將近18%,遠高于同期GDP增長水平。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中央財政設立專項支持國家級重點文化設施建設,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向基層傾斜、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傾斜。2002年至2012年,全國共竣工公共文化設施項目近3.5萬個,其中縣及縣以下的占99%;全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基本全覆蓋,村文化活動室覆蓋率達到65.3%。公共文化服務與現代科技加快融合,服務方式不斷創新,服務制度化、規范化逐步加強,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格局逐步形成。
指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近年來,我國精心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進文化與科技、旅游、創意、信息等產業融合,各種新的文化產品形態和文化服務業務、各類新興文化業態發展迅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文化產業呈現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文化企業數量已達130多萬家,比2008年增加176.6%;從業人員1760萬人,成為吸納就業人口的一個重要方面;營業收入超過GDP總量的3%,今年有望達到5%左右。2014年文化產業對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5%,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勃勃生機。
指引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有序推進。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符合文化發展規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根本途徑和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由點到面穩步推開,取得重大突破和階段性成果:國有文化單位改革不斷深化,面向市場、面向群眾提供服務的能力不斷增強;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愈發突出;政府文化部門職能轉變加快,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關系進一步理順,社會活力顯著增強;政策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創新創造的環境正在形成;擴大文化對外開放領域,拓寬文化交流渠道,創新文化交流方式,提升對外文化貿易水平,增強了國家文化軟實力。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文化建設的輝煌歷程,是堅持以中國理論為指導的生動體現。文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證明了中國理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增強了我們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底氣和信心,鼓舞我們更加積極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用新的理論成果指導新的文化建設實踐,早日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5-28思明區積極探索創新文明小博客活動發展路徑
- 2015-05-28原創評論:綠色騎行 勿忘文明
- 2015-05-28龍巖新羅區召集鎮街文明辦 部署下半年工作
- 2015-05-28永定區“文明禮儀”教育館室完成布展交付使用
- 2015-05-28原創評論:文明交通 城市才能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