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人際關系的“熔點”
浙江桐鄉 莊永明
前些天,我和妻子去選購家具。在一個未設紅綠燈的十字路口,我正駕車慢速左轉,左側車道突然沖出一輛小貨車,迎面快速駛過來,我立馬急剎車。本想讓對方先走,不料他們也停下來。司機下車后,帶著很大的火氣,對我們大聲指責。沒等我與他“理論”,妻子就搶先說,對不起,我們擋了你的道,向你道歉。對方一聽,火氣小了許多,轉身上車走了。一聲“對不起”,將一場潛在的沖突,化解于無形。
一個“讓”字,既體現出個人的文明素養,又找準了人際關系的“熔點”。人與人之間,難免磕磕碰碰,有時就差一句“對不起”。假如我們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體諒對方,先把自己該承擔的責任擔起來,主動說聲“對不起”,大摩擦或許就能變成小問題。消除矛盾的同時,還能收獲人間溫情,何樂不為?
一聲對不起,不是示弱,而是“示愛”,像關愛自己一樣關愛他人。用行動促進文明,不妨從主動說聲“對不起”開始。
講清“為什么”很有必要
湖北武漢 余最玲
退休后,我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攝影班,到處拍個不停。心里很是充實,但也有掃興的時候——每當興沖沖走進展覽館或博物館,總會被“請勿(禁止)拍照”“請勿使用閃光燈”的警示語所“擋駕”,行動上服從了,心里卻在嘀咕:為什么要禁止拍照呢?
向博物館工作人員請教,才明白其中的道理:用相機,尤其是使用閃光燈拍攝文物,很容易造成文物纖維結構的斷裂。而閃光燈里的紫外線和紅外線,對彩繪、彩陶一類文物的破壞更大,經過強光的多次反復照射,不僅會使色彩褪去,甚至會使表面裂化,導致發脆發黃,讓文物受損。明白這個道理后,我開始自覺遵守這些規定,還常主動勸說其他攝影愛好者。
文明行為是一種雙向示范,有效的溝通、必要的解釋,不可或缺。對組織者、管理者和服務者來說,講清某些規定的原因和道理,其實是最高明的勸說。因為“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還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
葆有“相善其群”的意識
甘肅會寧 閻晉平
人皆有羞恥之心。對于不文明現象,說起來人人反對,現實中卻屢屢發生。這往往是“一念唯己,了無他人”所致。
排個隊總想著如何插到別人前面去,而不愿多等一分鐘;坐公交車,老人就顫巍巍站在身邊,卻視而不見、心安理得地欣賞窗外風景;大半夜燃放煙花爆竹,全然不顧熟睡的人們,只為親朋的娛樂……不文明行為之所以積久成習,原因就在于眼里沒有他人,心中只有自己。遇事先替自己打算,隨時把利益考量的砝碼移向自己這邊,個人是舒服了,別人卻難免不爽。如此一來,怎會沒有沖突?
不文明行為有個人素質的問題,但根子還是公共意識的缺失。正如梁啟超所說,“獨善其身”是私德,“相善其群”是公德。我們不僅要在私德上有追求,更應在社會公德方面求建樹。一事當前,首先應管住心中那把計較得失的小算盤,為人處世,要保持推己及人的清醒,養成換位思考的自覺。只有在心中建構起共同體意識,明確群己權界觀念,文明之花才能開遍各個角落。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5-28思明區積極探索創新文明小博客活動發展路徑
- 2015-05-28原創評論:綠色騎行 勿忘文明
- 2015-05-28龍巖新羅區召集鎮街文明辦 部署下半年工作
- 2015-05-28永定區“文明禮儀”教育館室完成布展交付使用
- 2015-05-28原創評論:文明交通 城市才能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