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28日訊(通訊員 李華杰 程文偉)秀木搖翠,風景如畫;燕語人聲,其樂融融。龜湖環繞而過的福安市陽頭街道陽春社區,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福安這片紅土地上。
陽春社區由安居小區和鶴祥新城小區組成,轄區面積0.3平方公里,居民2313戶、6012人。近年來,陽春社區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助老愛幼、扶弱濟困、服務社區,立足社區實際的特色服務形成品牌,讓“雷鋒”永駐社區,走出了一條社區志愿服務新路子。社區先后獲得“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爭先創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全國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區”、“福建省居家養老先進工作單位”、“福建省巾幗志愿者先進單位”等70多項榮譽。
建站組隊 熱心人天天見
陽春社區志愿者服務站成立于2009年,至今注冊志愿者已達132名。
建站以來,陽春社區建立健全社區學雷鋒志愿者公開招募、管理、服務、學習等一系列制度。從陣地建設著眼,社區努力構建“基地、項目、崗位”三位一體的志愿者服務體系,建立志愿者相關檔案制度、培訓制度、評比獎勵等制度。同時,發揮志愿者特長,細化組建了環保志愿者、黨員志愿者、助老志愿者、醫療志愿者、文藝志愿者等隊伍,深化志愿者服務工作流程,實施一批常態化的志愿服務項目,把“臨時任務式”志愿服務逐漸轉變為“長期品牌式”,實現志愿服務常態化、長效化。
熱心奉獻、創先爭優,形式多樣的志愿者活動在社區里溫暖演繹:常年圍繞“愛陽春——美化環境我給力”主題,開展環境提升宣傳、文明過馬路勸導、植綠護綠、節能環保、青少年維權、心理咨詢、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等近48多個項目的服務;圍繞社區中心工作,積極組織發動志愿者廣泛參與社區文明創建活動;組織社區志愿者開展“關愛孤寡空巢老人志愿服務活動”;組織閩東醫院醫療救助志愿者、福安一中學生志愿者為孤寡老人免費體檢、陪老人包餃子、做衛生等服務,為空巢老人送去祝福和關愛;每年年終,社區以打造“社區一家親”春晚為契機,開展好婆媳、好鄰里、優秀志愿者等評比,在社區中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陽春社區年平均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次數達130次,平均服務人群數達2100多人次,社區志愿服務氛圍濃厚。
特色服務 溫暖事朝朝有
立足社區實際,陽春社區深化志愿者服務行動,一批具有陽春特色的志愿者活動漸成品牌,享譽一方。
“敬老助老”服務。社區現有居民中老年人437人,為服務這一群體,社區于2009年6月組建了一支87人的志愿者服務隊伍,進一步拓展和深化“貼近留守老人,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建立親情關愛機制”,建立一套以“五大”運行網絡、“六心”工作標準、“九項”養老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為老服務工作機制。多年來,服務隊開展疾病診療、法律咨詢、電器修理、打掃衛生、理發、代購等48項助老服務,共服務社區老年人3289人次。其中開展精神慰藉897人次、解決生活困難1503人次、走訪慰問空巢獨居老人354人次、幫助救治生病老人535人次,累計發放慰問品和慰問金106856元,真正實現了“老人在家開心,子女在外放心”。這一助老志愿服務,還得到了省委書記尤權同志的高度肯定。
“愛幼扶幼”服務。針對社區困難兒童,與福安市婦聯、福安市法院志愿者聯合成立“婦女之家”,以“結對+接力”的方式開展困難兒童文明上網、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等“大手牽小手”等系列服務,為困難兒童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創辦“五點辦”學校,由退休教師任輔導員,照料輔導放學后的社區孩子們,為家長分憂;成立社區青少年活動室,通過與轄區學校共建,不定期開展航模、書畫、科普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使青少年在課堂之外學有所長、學有所得、學有所樂,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和諧、幸福、歡樂的氛圍。
“守夜圓夢”服務。順應居民對平安的期盼,2012年,社區成立“夜巡志愿服務隊”,辦企業的熱心居民還捐款購置了電動巡邏車。我當“保安員”、你圓“平安夢”。
“文化惠民”服務。由有一技之長的文藝服務志愿者領銜,組織16支文體活動團隊,成立志愿者藝術團,自編自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一家親”系列文體娛樂活動,已連續舉辦了五屆“社區春晚”,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
愛心接力 “活雷鋒”人人當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受人玫瑰,心有余香。在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感召下,陽春社區居民們愛心接力、傳遞溫暖,助人為樂、互幫互助蔚然成風,綿延不息。
低保戶張英仔阿姨是社區里生活最困難的一戶居民,丈夫和孩子均患病臥床,她以拾荒維持生計。社區志愿者們對她一家生活上的長年關愛、幫扶,她感懷于心。在得知隔壁單元樓里,年近九旬的彭炳麟老人因女兒工作在外、僅周末才能回家,平時無人照料后,她主動上門照顧老人、打掃衛生,每天煮完自家飯菜后還專門分出一份送去。五年多來,從未間斷,讓老人感受著親人般的溫暖。
低保戶林周弟夫婦從原本捉襟見肘的收入中擠出點錢來,購買茶葉、紙杯、凳椅等,在社區橋頭榕樹下設下“愛心茶攤”為往來市民免費提供茶水、休憩。夫妻倆六年的愛心堅守,感動了一方百姓,于2014年被評為“寧德市最美家庭”,并榮登福建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69歲的丁鳳仙阿姨同樣如此。老伴過世后,她一度身心憔悴。在眾人關愛下,她融入精彩社區生活,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如今,她不僅是社區志愿服務者的一員,前年還申請入黨。她說:“我是‘年輕’的老年人,要以黨員的標準為老年人服務,綻放余熱。”
你幫我、我幫你,愛心綿延,陽春社區“雷鋒”隊伍不斷壯大,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難事,不出社區有人關心。通過建設和諧社區,“雷鋒精神”有了永駐長青的沃土;通過弘揚“雷鋒精神”,則更聚起了民心、民力,推動社區建設實現了由黨支部“獨唱”到全社區“合唱”的轉變,“家庭和美、鄰里和睦、社區和諧”氛圍濃厚。(福安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4-02踐行雷鋒精神 泉港開展“便民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
- 2015-03-26北師大泉州附中:“雷鋒精神永放光芒”主題板報評比
- 2015-03-18永定黨員志愿者:踐行雷鋒精神 服務人民群眾
- 2015-03-17福建省學雷鋒日活動綜:述助人風尚慶佳節 雷鋒精神暖人心
- 2015-03-06泉港區啟動“踐行雷鋒精神傳播文明風尚”志愿服務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