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網絡時代,“無人不網”、“無日不網”、“無處不網”等已成為最真切的現代生活寫照。與此并生的網絡不文明現象,也時有發現。
網絡不文明現象盤點
以微信為例,就有許多不文明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是逼人轉發,二是刷屏,三是標題做得“語不驚人死不休”,四是夸大或傳播不實新聞。
逼人轉發的微信,通常末尾加上“不轉死全家”或者“不轉對不起xx”。這類微信,利用人的同情心或者迷信心理,編造一個看似冠冕堂皇的事由,逼人轉發,來增加微信的點擊量。制造這種微信的人,可以說是卑鄙無恥。
微信刷屏,這種人要么無知,要么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至少是比較自私的人。
“標題黨”,把很普通的一件事,用一個吸引人眼球的標題,引誘人點看,一般的結果是讓人大失所望,嚴重一點,就有可能夸大和傳播不實新聞,甚至是擾亂公共秩序。2015年1月10日,漳州人吳某雄通過其公眾號“石獅民生事”發布一條標題為“昨晚,石獅,震驚全國!一家34口滅門慘案!轉瘋了”的信息,該信息涉嫌發布、傳播虛假警情,石獅市公安局對吳某雄立案調查,吳某雄如實交代了其發布虛假信息的違法事實。吳某雄因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石獅市公安局依法處以行政拘留10日。
此外,網絡上的不文明現象還涉及一些論壇、博客、微博。一些人由于知識局限閱歷局限,不明白或者無法理解別人的觀點時,使用謾罵、侮辱式的語言對別人進行攻擊。一些人對某些社會現象持批評態度,或對某人觀點持反對態度,不是探討挖掘根源,而是出口成臟。凡此種種,都是網絡不文明現象。
用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是社會主義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規范,構成了中國人的道德形象。在社會公德層面上,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形成了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與朋友聊天,律師朋友楊先生說:“反觀網絡不文明現象,為一己私利逼人轉發微信以及自私自利的刷屏,其行為與誠信友善相對立,為人不誠,奸猾成性。發布虛假信息,夸大和傳播不實新聞的,在文明價值層面上,破壞了社會和諧,從法律層面上看,已經擾亂了社會秩序。”楊律師提到,例如吳某雄發布的虛假信息案,為了消除影響,警方不得不在相關媒體上鄭重發布信息,提醒廣大網民文明上網,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這樣不文明地制造網絡謠言,增加了司法機關的工作負擔和司法成本。
曹先生認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概括,折射到現代網絡文明建設過程中,主要涉及要引導什么樣的個人網絡文明觀、如何做到網絡誠信、加強理性自律等幾方面。
君子之風,成于美德,弘揚當代人的共同價值觀,就要做到知行合一,全社會認同與踐行共同價值觀。對于網絡不文明現象,有關部門,特別是中學、院校,有必要開展相關的核心價值觀引領教育活動,切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明建設。(石獅市委文明辦供稿 評論員 楊朝樓)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4-20豐澤區組建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
- 2015-04-17龍巖市委文明辦召開全國級文明單位網絡文明傳播培訓及創建工作會議
- 2015-04-14福建農大版“清朗俠” 上演“八贊八棄”倡網絡文明
- 2015-04-14理直氣壯推進網絡文明
- 2015-04-10為網絡文明揚旗是中國青年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