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嫻為游客講述谷文昌的故事
謝雅蘭為游客講述谷文昌的故事
東南網漳州5月26日(本網記者 蘇益純 文/圖)“用谷文昌精神宣傳谷文昌精神”她們始終以此自勵。入職僅三個月,她們已經先后在谷文昌紀念園講解數百場,聽眾萬余人。她們就是東山谷文昌紀念園講解員劉博嫻、謝雅蘭。 “只有在辛勤的工作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谷文昌,讓自己的生命煥發光芒。”兩個姑娘笑靨如花。
一次比賽 讓谷文昌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去年12月16日,由中共東山縣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共東山縣委組織部、中共東山縣委宣傳部、東山團縣委共同主辦了首屆谷文昌精神十佳宣講員選拔賽。來自全縣黨政群等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人員共60多名選手參加此次比賽,劉博嫻、謝雅蘭等10名選手榮獲“谷文昌精神十佳宣講員”稱號。此后,劉博嫻、謝雅蘭便進入東山谷文昌紀念園工作,成為專職講解員。
22歲的劉博嫻原本是東山縣中醫院的護士。憑著對講解工作的熱愛,她報名參加了谷文昌精神宣講員的選拔賽。“我們東山有很多木麻黃樹,每回路過,爸爸都會說,看,那都是谷書記帶領大家種下的。對于90后的我們來說,只知道谷書記改善了東山的生態環境,但不知道他還做了那么多事。”小劉告訴記者,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她收集大量的資料,深深被谷書記的精神感動了。“種下四十萬棵木麻黃,僅僅存活了九棵。但谷文昌沒有被困難嚇倒,經過一波三折,木麻黃從九株到九十株,再到九千、九萬株……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正是我們新一代年輕人應該學習的。”
“他最打動我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的來訪時,他總說,群眾上門不容易啊,一定是有急事難事,我們一定要熱情接待,為他們排憂解難。” 24歲的謝雅蘭原本也是一名醫護人員,對她來說,學習谷文昌,就是要學他為他人著想的精神,用心守護病患,用愛去慰藉。
講解員與游客同分享谷文昌的故事
半路出家做講解,兩位姑娘感覺壓力很大。劉博嫻告訴記者,從參加工作那天起,她就告訴自己要“用谷文昌精神宣傳谷文昌精神”。剛工作那段時間,她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來背講解詞,看資料。平日走路、吃飯,嘴里都念叨著講解詞。堅持不懈的努力讓劉博嫻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講解員。三個月來,劉博嫻和謝雅蘭接待了中小學生、臺胞、以及新疆、北京、廣東、廈門等地的黨員干部等等。每一次講述谷文昌的故事,對于兩位姑娘來說,都是心靈的洗禮和深情的追憶。
而與游客的互動,也讓她們收獲頗多。“一些臺胞離開東山時,看到的是一幅荒涼的景象。知道是谷文昌植樹造林改變了東山,他們就要來看一下。94老人何賽玉,今年清明節帶著一家四世同堂來祭拜谷書記。她說她已經立了家規,每年清明節都要先拜谷公后祭祖宗。”許多東山縣當地的老人也常常自發到紀念園,懷念谷書記。他們不需要小姑娘講解,反而能滔滔不絕地講出更多與谷文昌有關的故事。這個時候,兩位姑娘總是靜靜地聽老人講那過去的故事,吸收、融匯、貫通。
學谷文昌 就讓谷文昌精神傳承下去
工作之外,劉博嫻和謝雅蘭也極力宣傳谷文昌。她們和一起參加比賽的朋友一起建的微信群、QQ群都是以谷文昌書記命名,比如“學習谷文昌、全面奔小康”、“豐碑”等等。在微信朋友圈,劉博嫻和朋友們也常常轉載谷文昌書記的文章。“如果有朋友來東山,我會一路為他們介紹谷文昌,包括植樹造林、包括他歷盡千辛萬苦主持興建的八尺門、紅旗水庫、人民會堂等。朋友們都說,哇,谷書記真是你們的大恩人。”
兩位講解員說,周圍的人尤其是同學們,都覺得她們的工作“很光榮”,而在她們看來,學習谷文昌,就是盡心盡力把本職工作干好,用谷文昌精神宣傳谷文昌精神,讓更多的人知道谷文昌的事跡。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5-20谷文昌的家風:清白持家 簡樸本分 為民奉獻
- 2015-04-24梅洲召開學《“四有”書記谷文昌》做好干部討論會
- 2015-04-24東山縣西埔中學傳承“谷公”精神瞻仰谷文昌塑像
- 2015-04-16龍海市文明辦組織學習“四有”書記谷文昌精神
- 2015-04-16平和縣掀起學習“四有”書記谷文昌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