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漳州5月26日訊(本網記者王亞男)如果問起你,漳州有多少項非遺文化,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漳州人,你未必知道。事實上,漳州市文化底蘊濃厚,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有著近百項的非遺文化,更有許多項傳統技藝曾經風靡國內外,如今卻難得一見。
面對如此境況,對于非遺傳統文化的繼承與保護工作迫在眉睫。作為漳州市民中的一份子,對待漳州非遺文化有著更多的使命與責任。
其中,即將到來的“漳州首屆粉絲節”就將漳州的非遺傳統技藝文化搬到了現場,不僅僅是價值珍貴的非遺甄品展示,更是將數項非遺傳統技藝的傳承人邀請到了現場進行技藝表演。
剪壇十把金剪刀之一,漳浦剪紙傳承人高少蘋,棉花畫傳承人郭美瑜,漳繡傳承人鄭密珠,以及木版年畫傳承人顏仕國都將來到現場,帶上自己的手藝,展現給漳州市民們。市民可在粉絲節當日到粉絲節現場觀摩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再現。
非遺現場表演搶先看:
高少蘋作品《鄧小平》
漳浦剪紙
漳浦剪紙早在唐宋就非常活躍,最初只是作為刺繡的底樣。明清以后,逐漸脫離刺繡成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濃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國民間藝術中占有一定位置。
非遺老師:高少蘋
中國剪壇十把金剪刀之一——高少蘋出生在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自小酷愛美術與剪紙,在父親的教導下勤學苦練,并得到剪紙老藝術家黃素、林桃親授剪紙技藝。高少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漳浦剪紙的特色技巧“排剪”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