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18日訊(通訊員 黃永超)在全國文明鎮建甌市徐墩鎮的下碓村有一個移民村,它就是1965年從莆田到徐墩的莆田籍移民村莊--莆新自然村。
一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幾乎保存得完好無損的莆田古建筑風格的四合院。隨著時代的改變和社會的進步,村民們于2000 年起就陸續建起小區別墅式新房,但是四合院依然完好地座落在這片熱土上,成為當地的歷史文化遺產。
保護好四合院,建設“美麗鄉村”, “留得住綠水青山、系得住鄉愁”。近年來徐墩鎮下大力氣對四合院進行保護,同時在村里建起建甌市首個鄉土文化展示館,充分展現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堪稱村里的“博物館”。
在建的“博物館”位于徐墩鎮下碓莆新村庫區移民活動中心。一樓是鄉愁廳陳列生產用具展區(鐵器、石器、木器等)、生活用具展區(竹篾、瓷器等,按年代排列)和莆新記憶照片展等,一進大廳便是水車、風扇等大型農用具,讓人第一時間就能感到濃烈的鄉愁味。二樓是書畫、攝影、器樂、繡品、木雕展區,茶文化器具、飲食文化器具展區、圖書室。
莆新記憶照片展分為“根脈記憶”、“變遷”、“新家園新生活”三大版塊,記錄了移民前的“建筑風格”、“非物質文化”、“特色產業”等方面的內容,展示出從傳統生活到移民動員、重新分配土地、進入新家園的全過程。
目前收集的上百種的老物件大多數都是村民主動“獻寶”,已經很難在生活中用到。如水車是當年移民到閩北就漸漸淘汰的,很多村里的年輕人也只聽長輩說起過,這些都能在“博物館”里看到真容。熱心村民付國兵告訴我們說:“我們過去跟現在對比起來,新舊明顯,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這些都是曾經用過的,現在都淘汰,退出歷史了,是很多90后、00后可能都沒有見過的,所以我們把它搬出來啟發后代。”
?建設鄉土文化展示館就是希望和鄉親們一起留住心中的“鄉愁”,也把鄉親們子子孫孫在這里的“根”留住。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鄉村傳統文化將發揮凝聚認同價值、塑造新農民的價值,保持文化多樣性、原生態的特點,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開發。(建甌市文明辦供稿)
?
?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5-11建甌房道山鄉有個青年志愿者服務站
- 2015-04-27建甌舉行弘揚國學活動文廟祭孔
- 2015-04-20建甌吳大元村爭創蟬聯 “全國文明村” 記事
- 2015-04-07建甌市倡導文明祭掃 共建“綠色清明”
- 2015-04-03“弘揚國粹 孝行建甌”閩北書法家大型筆會在文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