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一日三餐都出自張長蘇等義工老師們的手。沈宇波攝
愛心企業(yè)家真情付出 感言“慚愧、感恩”
“每到這個時候,我心跳就會加快,帶著這種復雜的心情站在這里。”這是福建四通物流集團董事長梁加輝的開場白,他心跳加快的原因有三點:緊張,慚愧,感恩。
為何緊張呢?梁加輝幽默地說:“小商人沒見過大世面,臺下都是老師、學者、專家,站在這跟大家分享,就會緊張。”而會有慚愧的心理是他自我覺得:“付出的最少,得到最多。”因此“必須常懷感恩之心。”
在每一期的“智慧人生教育講堂”開班儀式上,梁加輝都會代表愛心企業(yè)家前來參加,并且上臺發(fā)言,與學員們分享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和感悟。但對“講堂”的傾注,他總是三緘其口。
2011年,漳浦在全縣中小學校園大力開展經(jīng)典誦讀活動,主要是促進傳統(tǒng)文化在中小學生中的推廣與傳播。活動中,老師們越發(fā)感受到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深與魅力,通過學習和弘揚,自己的智慧和德行都能不斷提升。為此,中共漳浦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教工委書記陳勇謀決定:開辦智慧人生教育講堂,在全縣宣教系統(tǒng)開展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這個想法確定后,學習場所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
就在犯難之際,得知情況的梁加輝立即在自己正在建設(shè)的物流園騰出一層廠房裝修成“漳浦縣仁愛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在記者體驗完整期的“講堂”學習后,采訪了梁加輝,他回憶說:“這個過程確實辛苦,整整準備了一年多。”
經(jīng)過一年多的籌備,教學大樓終于落成。這層樓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整個裝修花費了100多萬。要是租給企業(yè)辦公,不但不需要裝修,每年租金也是相當可觀的。梁加輝卻毫不猶豫地將其捐獻出來。“因為我認為這種文化傳承的教育是根本,它對我們漳浦的教育應(yīng)該是一個新的里程碑,它會影響我們的子孫后代,所以我認為這個事情很有意義。”
認為是好事就做,這就是愛心企業(yè)家的真情付出。
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義工們的共同信念
場所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人員問題。漳浦縣仁愛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是個公益組織,于是就用公益的方式向全國招收義工。2013年夏天,當時22歲的蔡漢強和其他五六個人一起報名成了義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5-06倡導善心善行365 思明城市義工五一天天樂
- 2015-04-27海滄兩岸義工聯(lián)盟開展“攜手幸福 情暖海滄”關(guān)懷活動
- 2015-04-24松溪民間義工隊:美麗紅馬甲以愛的名義集結(jié)
- 2015-04-20海滄兩岸義工聯(lián)盟舉辦“文明出行”倡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