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4時11分,在尤溪洲橋北,這輛車牌號為閩A15C36的黑色轎車駕駛員右手控制方向盤慢速行駛,左手拿著手機放在面前語音對話。
福州新聞網5月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海東/文 李瓊 陳暖/攝) 3日下午,成都女司機盧某駕車突然切換三條車道,影響了男司機張某行車。張某駕車逼停盧某的車后,將她拖至車外毆打。4日,已被刑拘的張某通過視頻向盧某道歉,并表示:“非?;诤?希望告誡廣大司機朋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張某還說,希望社會上其他開車的人不要像他這樣使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在機動車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堵的現在,“路怒癥”一詞已不陌生。昨日,記者通過街頭隨機采訪、電話采訪、網上調查等方式,整理出福州人眼中十類最令人反感的交通違法行為。
十類交通違法最讓人反感
成都市公安局政治部宣傳處民警李威佟4日在微博上表示,女司機被打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她先是駕車突然切換三條車道,別了男司機。男司機“路怒癥”發作,駕車追上女司機,反別一下后迅速向前行駛。女司機又加速駕車追上來,再別男司機,并搖下車窗大吼,最終被打。如果雙方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女司機不會被打。
昨日,記者整理出福州人眼中十類最令人反感的交通違法行為,依次為:野蠻變道、強行加塞、濫用遠光燈、“騎線”開車、強行超車、小事故大吵架、邊打手機邊慢悠悠開車、車窗拋物、搶黃燈、隨意按喇叭。
野蠻變道:昨日的調查中,超過七成的被調查者最討厭駕車毫無征兆突然變道的司機。
強行加塞:鼓樓區民警林警官認為,強行加塞對交通影響很壞,是誘發刮擦事故和導致交通堵塞的重要原因,會造成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損失,他非常反感此類行為。
濫用遠光燈:市民陳先生表示,他駕車在小路行駛時,經常被迎面駛來車輛的遠光燈照得瞬間“失明”,差點出事故。
“騎線”開車:媒體人雷先生稱,有的人喜歡“騎”著道路中間的交通標線行駛,嚴重影響道路通行秩序。
強行超車:昨日的調查中,五成的網友對于“強行超車”十分反感。網友“六六大順”氣憤地說:“我開車的時候,經常遇到有人駕車強行從右車道超車,真想罵他一頓?!?/p>
小事故大吵架:市民劉先生說,他很反感那些出了小事故不撤離,卻站在路中間大吵的駕駛人,“他們站在路中間吵架,完全不顧被堵在后面的人的感受,非常自私”。
邊打手機邊慢悠悠開車:昨日不少被調查者表示,現在除了開車打手機,有些人還開車刷微信,導致車子慢悠悠地占道行駛,甚至引發追尾和刮擦。
車窗拋物:公務員趙女士表示,她五一假期開車經過洪山橋時看到,前面的一部銀色小車,一會兒往外扔張紙巾,一會兒扔個礦泉水瓶,她對此十分反感。
搶黃燈:“最討厭在黃燈亮起時駕車加速沖過路口的司機,這樣極易引發事故?!笔忻駨埾壬f。
隨意按喇叭:新手劉女士說,她有時啟動車輛稍微慢點,就會遭到后面車輛不停按喇叭的“奪命催”,讓她更緊張了。
避免“路怒癥”專家來支招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七成的人“一遇堵車就著急上火”,超過六成的人覺得“被別人超車、加塞就開罵”的情況最為常見,46.8%的被調查司機承認“開車時和不開車時就像兩個人”。
對此,福建省醫學科學研究院心理科主任詹錦華表示,從心理學上講,車輛就像母親的子宮,駕駛員則近似孩子的狀態,有了鐵皮包裹就認為是安全的,一旦不如意就發脾氣。
詹錦華還認為,導致“路怒癥”的原因還包括生活節奏太快、壓力大、對不文明行為的不滿、市政設置不合理導致的堵塞、對社會不滿的宣泄等。
如何避免“路怒癥”呢?詹錦華建議,一要學會管理情緒,可以在開車前進行自我提醒、堵車時聽聽音樂、在車內放家人的合照;二要提高抗挫折能力,不要以暴制暴,對別人的不文明、違法行為不模仿、不計較、不生氣。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