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設家園到實現現代化
勞動者的時代使命
勞動者形象的變化,背后的深層原因是時代對勞動者的需求變化。
比如在王進喜的年代,正值百廢待興之時,打出中國自己的油井,結束用“洋油”的時代,是時代使命。“鐵人”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之下,篳路藍縷,在探索新中國工業化道路上做出了偉大的嘗試。
用王進喜的話說,“要讓我們國家省省有油田,管線連成網,全國每人每年平均半噸油”。那時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莫不是懷著這樣的心忘建設家園。
在接受采訪時,幾天前剛剛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的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副會長、唐山麗泰集團公司董事長、玉田縣鴉虹橋鎮劉現莊村委會主任白利國表達了類似的看法:“改革開放,讓一小部分人富裕起來。我剛好是其中的一分子。富裕以后,我便覺得自己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讓更多的人富裕起來。為自己的家鄉負責,為身邊的人服務。通過我的努力,讓村民一起富起來。”
原本是農村企業家的白利國,在2009年決定回村里當村官,帶領農民致富。幾年來,全村2000人的人均收入從3000元增加到1.2萬元。
“所有的勞動模范,都有一種榜樣的力量。擔任村官之后,我積極推進城鎮一體化,讓村民們住上樓房,生活質量大大提升。同時重視精神文明建設,舉辦愛心奉獻活動,樹立榜樣,提高村民的思想境界。現在村民們互幫互助,整個村里人與人之間的愛更多了。看著村民們生活富裕,家庭幸福,我的心里也很舒服。”白利國表示。
勞模們的成長,與時代同步。
“我走過的路,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名普通工人命運變遷的路。”全國勞模包起帆從機修工干起,一直干到工程師、碼頭公司經理、集團技術副總裁。“經歷告訴我:工人的利益只有和國家的改革發展連在一起,才是永久的、根本的。”
1968年,包起帆剛工作時,上海港年貨物吞吐量只有3570萬噸,在世界上沒有什么地位。“正是靠我們的雙手和智慧,上海港年貨物總吞吐量已經連續多年躍居世界第一。”
順應時代的發展,全國總工會近年來完善勞模評選標準,在繼續提倡“無私奉獻”的同時,“對事業有突出貢獻”成為首要標準。
1950年以來,累計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2.8萬余人次。1989年以來,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中國在成為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新行業不斷產生。2015年的勞模中,不乏理財規劃師、農藝師等新職業的代表。同時,縱觀近些年的全國勞模,高知識、高技術、創新型人才的比例逐年升高。勞模們身上擁有一種新時代的創新精神。
從“吃飽飯”到“中國夢”
勞動者的價值追求
人為何而勞動?勞模們為了什么價值目標而奮斗?幾十年間,我們看到了變與不變。
變者在于,中國在變。
中國的發展,使得人民擺脫了貧困,完成了人類有史以來一項不可思議的壯舉,注定意味著在最初的很長時間內,勞動者們都在解決“吃飽飯”這個最基礎的需求;然而發展至今日,在“四個全面”的大背景之下,舉國上下所追求的是內涵更為豐富、目標更為遠大的“中國夢”,這意味著,我們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都需懷揣夢想,砥礪前行。
“勞動就是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在接受采訪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中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推行計劃經濟,要通過集體的力量改造世界,要表彰基層的普通勞動者,進而激發勞動熱情。現在表彰的對象起了變化。并不是普通勞動者少了,而是其他方面的人才越來越增加了,比例上多元化了。這也反映市場經濟的大轉型。”
“當今社會,勞動需要有一個寬泛的理解。為社會創造價值,創造財富,這就是勞動。我們要通過勞模的榜樣力量,去激勵公眾,激勵普通人奮斗。讓民眾通過努力奮斗改變命運,進而改變社會。這就是個人夢與中國夢的有機統一。”張頤武表示。
不變者在于,中國的價值追求不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表彰大會上講到,“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始終重視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
“勞模精神的內涵豐富了,但勞模精神的本質沒有變化。勞模是一個時代的風向標。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些本質要素都是勞模精神不便的精髓,也是時代精神永恒的內涵。”張頤武表示。
“不管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不管是在基層一線,還是在管理崗位,評選勞模都應該既要體現時代特征,也堅持基層一線這條主線。”全國勞模、蚌埠市公交集團司機楊苗苗說。
白利國說:“這些年付出的心血很多,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但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人民的表彰,覺得一切都值了。這么多勞動模范,都是行業精英,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中國的發展非常有希望,勞模是榜樣,是帶動的力量。也希望通過我們,正能量能形成組織,相互促進,相互幫扶。”他堅信,“中國會繼續大跨步前進,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工會學系黨總支書記莊繼麗表示,過去社會將勞模神化,人們覺得勞模離自己太遙遠。如今勞模標準越來越強調勞動者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和技能創新,等于讓勞模融入大眾,更好地領跑時代。
對今后的發展,白利國信心滿滿:“根據這幾年的工作經驗,我正在研究一種為老百姓服務的模式,包括經濟建設,百姓的生活管理,思想道德等。我的目標是,建設富裕村,好人村,長壽村。把劉現莊村建設好,再把成功的管理模型推廣到其他村。”(記者劉少華閆夢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5-06豐澤勞模進社區牽手夕陽紅 情暖老人弘揚傳統美德
- 2015-05-01圖事匯:向勞模致敬
- 2014-09-09武平供電勞模愛心志愿者:中秋節敬老院里送親情
- 2014-08-12昔日勞模因傷終日臥床 妻子每天跪著給丈夫喂飯
- 2014-06-24漳浦:勞模有難勞模幫 互幫互助見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