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雷鋒叔叔”辦個戶口
通過志愿服務定期化、長期化,“雷鋒叔叔”在莆田已經成了“常住居民”。那么,能為他辦個戶口、讓他扎根于此嗎?
答案是肯定的。莆田團市委書記鄭松青說,志愿者和義工被稱為新時期的雷鋒,如今,他們參加志愿活動的主動性越來越強,“以前組織活動,主要靠各單位安排人員,現在采取社會化動員,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接受志愿者個人報名,人數反而增加了”。志愿者們這種自發參與的熱情,為“雷鋒叔叔”落戶奠定了群眾基礎。
同時,莆田市青年志愿者協會與義工協會、海綿團、莆田吧志愿者協會等多個民間組織相互融合、形成合力,讓志愿服務常態化更加穩固。今年春運期間,青年志愿者協會在火車站、汽車站組織了幫助外來工平安返鄉活動,吸引了好幾個民間團隊參與。“對于民間機構的好典型,我們積極給予表彰。在新的市青少年宮建成后,我們準備設置一個青年組織孵化區,為他們提供辦公場所,讓他們有一個家。”鄭松青說。
為了讓“雷鋒叔叔”徹底扎根,莆田團市委對今年的學雷鋒活動有了更細致的規劃。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共青團員加入青年志愿者組織,爭取做到“千萬個雷鋒在成長”;另一方面,把“共青團員義務星期六”暨“志愿者統一行動日”活動推向深入,在原來每月一次的基礎上,增加到每周一次,“讓群眾感覺到,雷鋒時時在身邊、永遠在身邊”。
記者手記>>>
給“雷鋒”們一個心靈家園
要打破“雷鋒叔叔沒戶口”的尷尬,構建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是個好辦法。不過,在志愿者們有了組織、有了奉獻機會之后,還有必要給他們一個心靈家園,讓他們對開展學雷鋒活動有一種歸屬感。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志愿服務激勵回饋機制。雖然雷鋒做好事從來不留名,但社會如果對好人好事給予表揚和鼓勵,這能讓志愿者感受到社會認同和自我價值,也能吸引后來者源源不斷加入。其次,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者,在為受助對象充分考慮的同時,要站在志愿者的角度設想,如何在內容設計、時間安排、流程把控等方面更加貼近志愿者的心理,讓他們積極參與,并在結束后還有參加下次活動的愿望和期待。
今后,志愿服務將更多依靠社會化動員,需要“雷鋒”們自覺、主動地加入。因此,如何調動他們自身的積極性更為關鍵。其實,一個共同建設、相互認同、有歸屬感的心靈家園,將是對他們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最強有力的召喚。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4-20雷鋒好榜樣 文明新常態
- 2015-04-03潘國四:身殘志堅"活雷鋒"堅持助人34年
- 2015-04-03馬珍珠: 熱心幫助鄰里 社區里的活雷鋒
- 2015-04-03泉州惠安縣常態化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圖)
- 2015-04-02踐行雷鋒精神 泉港開展“便民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