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畬歌對唱表演?
學習傳承油扇技藝
文明風4月23日訊(通訊員 何小麗 程文偉)“三月三”是畬族的傳統節日。4月21日,為慶祝“三月三”,寧德市民族中學以此為契機,通過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培育和弘揚畬族文化精神,以增進學生對優秀民族文化的理解并珍視少數民族文化財富。
當天下午,現場人頭攢動,歌如潮,人如潮……一場由老師、學生和家長聯合參與的校園文化藝術節在該校激情上演。
下午四時許,傳統美食烹飪大賽正式開始。炸、炒、燉、燒、蒸、爆、煎……“名廚們”紛紛亮出絕活,盡展“十八般武藝”。“黃金湯圓”“烏米飯”“油炸翅中”“清蒸魚”“啤酒鴨”……一盤盤香味四溢的美味佳肴一出鍋,現場圍觀的“游客”便爭著做觀眾評審以便一嘗美味,現場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這邊廚藝比拼激戰正酣,那邊陶藝、油扇、茶藝展示學習同樣也吸引了大批學子。
“一柄油扇,萬種風情”,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深藏在福安市區官埔縱橫阡陌里的傳統油扇,現代化的科技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如今使用油扇的人日漸稀少,而大部分人也不愿學習傳承油扇技藝,現在我們都很難看得到它的身影,油扇技藝消失只是時間問題,而如今這一技藝卻被民族中學的同學們很好地傳承了下來,并且改變了以往單純的畫花鳥魚蟲之類的簡單形式加入了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動漫等元素,讓古老的藝術煥發新的光彩。
學習畬族傳統制陶技藝
油扇作品展示
陶藝是中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漢族民間藝術,在畬族同胞的傳統生活中陶瓷的使用也是比比皆是。為發掘畬族傳統制陶技藝,該校邀請了福安本土陶藝家張齡夏老師到校,指導學生進行畬陶的制作。在輔導老師的啟發下,學生們開動腦筋,精心構思,充分想象,一團團橡皮泥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動物、水果、房屋……一件件創意作品充滿了童真童趣,勾起了大家兒時的回憶,孩子們盡情享受藝術創作帶來的快樂。
畬族人自稱“山哈”,賦予民歌以“歌言”的獨特稱謂,“山哈歌言”被畬家人視為傳家之寶。隨著時代變遷,傳統的畬族文化受文化沖擊漸漸衰落,畬歌也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尷尬”,而今,該校學生把歌謠唱進校園。于是,在主席臺上,一對對身著畬族服飾的學生們踴躍參與對歌,他們以清唱為主,雖然歌聲稚嫩,但是展示了民族文化后繼有人。
在品嘗了傳統美食,領略了傳統技藝的制作,該校還組織民族傳統文化知識的講座,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深刻體會民族文化悠久的歷史底蘊。
本屆藝術節,旨在傳承畬族傳統“三月三”活動文化形式的基礎上,將畬族人的人文精神、民族歷史、生產知識、山歌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園中,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構建五彩課堂,弘揚畬族文化。(福安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4-22上杭縣舉辦形式多樣的“畬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動
- 2015-04-21福安:舉辦“我們的節日·三月三”畬族民俗節
- 2015-03-23福鼎市佳陽畬族鄉——雙華村民俗會親節 畬歌動地來
- 2015-02-25福州市擬建畬族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傳承畬族文化
- 2015-01-04漳浦縣慈善總會到赤土鄉畬族村慰問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