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4月23日訊(通訊員 曾曉 邱佳玉)上杭縣緊緊圍繞縣委“求真務實、一心為民,建設美麗上杭”這一工作主題,立足我縣工作實際,大力開展社科學術研究、社科知識普及、社科管理等活動,為加快普及社會科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推進上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作了重要貢獻。
一、筑牢陣地,夯實社科普及基礎
2014年,我縣不斷推進和完善社科普及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和完善各類科普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加大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作,為促進全縣公民人文素質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一是開設社科普及宣傳欄,在全縣范圍內設立科普宣傳欄,到目前,在縣城市民集中休閑區域、鄉(鎮)集市(圩場)以及村(居)中心設立科普宣傳欄469個,建設農家書屋257個;二是加大媒體宣傳力度,為進一步擴大社科普及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各項工作走進群眾,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投入5.38萬元在上杭電視臺、《上杭鄉訊》、上杭新聞網、《上杭文化信息網》、《上杭圖書館網》、《網上圖書館》等8個縣內主流媒體平臺和各鄉鎮(街道)開設社科知識普及專欄,宣傳政治、經濟、文化、衛生等社科知識,內容常換常新,潛移默化地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三是完善社科普及基地建設,社科普及基地是推進社科普及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手段,對社科普及工作具有較強示范、帶動、輻射作用。我縣以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上杭縣中小學生校外綜合實踐基地、上杭縣圖書館、客家族譜館、上杭縣博物館為平臺面向社會普及社會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如:以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為依托,創建才溪鄉調查紀念館科普基地。才溪鄉調查紀念館全館占地面積18750平方米,陳列室共10個展廳,展長350米,有毛澤東才溪鄉調查會址、光榮亭、列寧臺等史跡,通過大量珍貴文物、資料、照片等展現歷史文物知識,開展特色化科普活動。從而進一步鞏固科教基地,促進科技傳播功能。
二、打造品牌,組織社科普及講壇
打造上杭本土理論社科宣講的開放式文化講壇——“客家講堂”、“家庭和睦公益大講堂”,每月至少舉辦2次“客家講壇”活動,不定期的安排“家庭和睦公益大講堂”進全縣22個鄉鎮、社區。以普及社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目的,以滿足大眾對社會科學知識的需求為出發點,以評析上杭文化和人民群眾關心的時代話題為主要內容,突出科學性,強調知識性,注重故事性。僅2014年的客家講堂,就先后邀請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南智庫研究中心楊其川主任、省委黨校蔣伯英教授、福州大學郗永勤教授、龍巖學院于年河教授、古田會議紀念館曾漢輝館長等專家作了24場專題講座,產生了良好的文化效應和社會影響,推動了社會科學普及宣傳,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了公眾人文素質。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4-22上杭縣舉辦形式多樣的“畬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動
- 2015-04-22上杭:古田中學與武警福州指揮學院舉行雙擁共建活動
- 2015-04-21上杭縣舉辦“我看上杭新變化”青少年兒童現場寫生大賽
- 2015-04-16上杭:“愛心早餐”溫暖環衛工人
- 2015-04-16上杭縣泮境鄉人大代表助推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