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七條“彩線”,編織美麗社區安全網
在創建國際安全社區中,筼筜街道積極實施了老年人安全、居家安全、學校(兒童)安全、社會治安安全、公共場所安全、防災減災安全、交通安全、火災預防、工作場所安全和白鷺洲公園涉水安全等10項傷害預防計劃。其中,重點針對殘疾人、零星工程高空作業人員、服裝廠職業人員、境外人士、校園學生等高危人群以及居民住宅“平改坡”消防安全、高層樓房消防安全、燃氣安全等高風險環境開展干預。
筼筜街道創建國際安全社區的原則是“公眾參與、公眾受益”。開展創建工作以來,居民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形成了國際安全社區良好的創建氛圍。
在社區里,街道編輯出版的全國首張“安全社區海報”成為學習的范本,居民們時常互相通報安全社區創建動態,普及推廣安全科技知識。在街道投資200多萬元建設的我省首家“社區安全教育館”中,常常可以看到街道居民帶著其他街道、轄區,甚至其他省份的親朋好友,一起參與情景體驗、動畫視頻、互動游戲等,從而掌握安全應急知識和多種逃生自救的技能。
如今,筼筜街道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各類安全隱患得到有效整治,居民安全意識普遍提高,安全滿意度達到90%以上。接下來,戴爾·漢森博士會把現場認證情況上報給WHO CCCSP,待WHO CCCSP通過批準,便擇時舉行授牌命名儀式,屆時,筼筜街道將正式成為國際安全社區的一員。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