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七條“彩線”,編織美麗社區安全網
東南網4月16日訊(福建日報 鄧豆豆)“我真生氣,為什么只在這里待兩天,那么美麗的風景,多么可愛的人們!”14日,廈門晴空萬里,鳥語花香,空氣里都流動著幸福祥和的味道。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安全促進合作中心(WHO CCCSP)的評審員,戴爾·漢森博士(Dr.Dale Hanson)在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成員的陪同下,對筼筜街道創建國際安全社區12個項目點及場所進行了評審認證。
國際安全社區,是世界衛生組織在國際上推廣的社區建設項目,旨在推進社區居民安全健康及預防各類傷害事故。目前,福建省在這方面還是空白。
戴爾·漢森博士說:“一個社區要達到國際安全的標準,需要社區協作、全面可持續項目、覆蓋有風險的環境項目、檢測項目和數據搜集、最佳的證據、評估項目以及同其他安全社區成員分享交流這7個指標。而筼筜街道用這7條美麗的‘彩線’,已經編織出了社區安全網。”
自2013年1月21日,筼筜街道成為我省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全國安全社區”后,就堅持按照國際安全社區的標準開展創建工作。
有一個負責安全促進的組織機構并確保其運轉機制切實有效,是“安全社區”最基本的標準。筼筜街道成立了跨部門、跨行業的《筼筜街道安全社區創建委員會》,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以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場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學校(兒童)安全等12個工作組,并制定了《筼筜街道安全社區創建工作實施意見》,明確了創建委及辦公室和12個工作組的工作職責、權限與作用,以此完善安全社區體系。
“風險評估中,需要想傷害事件的對象、地點、時間、傷害類型、原因等5個方面問題”,戴爾·漢森博士給出建議,“這樣我們就能提前預防,規避傷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