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4月4日訊明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在這個節日里,人們素有為先人掃墓的習俗。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福州人掃墓一定要帶上光餅。然而,許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此,記者昨日采訪了福州民俗專家方炳桂。
“光餅相傳為戚繼光當年抗倭所創,為感念戚繼光的功勞,福州人在其忌日,為其供上光餅。這個傳統在福州代代相傳,形成了福州人在已故親人忌日要供上光餅的習俗,體現了福州人重情感恩的優良傳統。”方炳桂說。
福州人管掃墓叫“壓紙”,時間不超過立夏都可以,但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清明節前后10天進行。去壓紙時,福州人習慣全家出動,不少在外地的親人,還會特別趕回來。“福州人講究孝道從這也可體現出來。”方炳桂說。
福州人去壓紙,除了帶光餅,一般還會帶上清明米果(需造字)和水果。過去,不少人壓紙還要點香燭、放鞭炮,現在則踐行文明掃墓,不少人以鮮花代替香燭,一樣表達了后人對先人的一片孝心與懷念。
我國其他地方掃墓時,有個忌諱——不為不相識的人掃墓。而在福州,福州人去壓紙時總不忘為已故親人的“厝邊鄰里”也壓上一些紙錢。方炳桂說:“這個獨具閩都特色的習俗,體現了福州友善、樂施的性格。”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