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陳宏良租了一個店面開始賣茶。在經銷過程中,他發現市場上采購的茶葉良莠不齊,質量難于保證。當年,母親懷上他時,因一次食物中毒,使他患上了先天性白內障。因此,他下決心不賣劣質的、不合格的茶,更不賣有毒的高農殘茶。
2004年,武平縣農技師鐘德民告訴他說:"有機茶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健康食品;有機茶是生產標準最高,質量要求最高的茶葉,但產量非常低,回報率比較低,風險很大"。"那我來做有機茶!"陳宏良說。有機茶是一種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產和加工,在其生產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生產,并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標準,經有機(天然)食品頒證組織發給證書。
當時整個龍巖市,無論水果蔬菜還是茶葉,都沒有一個取得有機食品的認證。種植有機茶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2005年底,他選定了適合種植有機茶的臘石岌,承包3000畝山地,開始建設他的有機茶種植基地。從承包山地、開路、架電線、買茶樹,陳宏良克服各種困難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第一批茶樹種了下去。這一次不僅把他所有的積蓄花完了,還從朋友處借錢、銀行貸款,共投入了五六百萬元。
因為有機茶不能使用化肥農藥,陳宏良種下去的茶樹比別人的長勢慢得多,茶葉產量又低,葉片蟲口多。眼看只有投入,沒有產出,陳宏良的壓力很大,睡不好,吃不好。有不少人建議他,偷偷的施點復合肥,打點低毒農藥,提高產量、效益,但都被陳宏良嚴辭拒絕了。
2007年4月,陳宏良的茶園順利有機食品的認證機構認證,成為閩西歷史上的第一個有機食品認證。但到目前為止,他的有機茶仍無利潤收入。曾經有"好心"人士提醒他,做有機茶是虧本生意,成本高,產出低,賣不出價錢,必虧無疑。陳宏良卻不以為然地說:"我做有機茶,主要是做健康,為人類健康服務"。
茶葉的優劣,炒茶師傅很重要,陳宏良花十萬年薪請來了制茶師傅許清風。有機茶的茶青葉片比較厚,加工起來費時費力,加之陳宏良對質量要求高,許師傅因此做的很不開心。盡管如此,陳宏良仍然不愿降低標準,耐心細致地做許師傅的工作,并請來專家,共同破解了有機綠茶加工的技術難題,并形成了宏峰有機綠茶"香氣高銳、滋味綿長"的獨特風味。
近幾年,在把公司做大做強的同時,他也熱心公益事業、幫助殘疾人。陳宏良曾經參加省殘運會、省殘疾人田徑錦標賽等,可僅僅3秒之差落選國家集訓隊。2008年8月,他向中國殘奧會代表團贈送了價值20萬元的茶葉。他還大力推廣"公司+殘疾人戶"的扶貧方式,以自已的公司為龍頭,對殘疾人茶農常年實行統一規劃、統一供種、統一指導、統一收購服務,使殘疾人茶農依靠科學種茶收入連年遞增。目前,他共輻射103戶殘疾人農戶,帶動茶園面積6000多畝,年產值3億多元。
現在,他每年生產銷售有機茶2.5萬多公斤,無公害生態茶30多萬公斤。他的企業是全縣唯一一家從事茶業生產加工的重點工業企業,是龍巖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他個人也獲得"龍巖市殘疾人自強模范"、"福建省助殘先進個人","全國殘疾人自強創業之星"等榮譽,成為全國的"盲人有機茶王"。
他說:"我要在茶園裝上24小時實時監控,讓全中國人民、全世界人民監看有機茶葉生長全過程"。他要繼續堅守質量第一,誠信做茶的原則,用最赤誠的心種植、生產加工有機茶。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31廈門:誠信舊書店實行“放養”模式 生意比以前更好
- 2015-03-27317家企業榮登廈門“誠信企業榜”
- 2015-03-2622家誠信家庭服務企業受表彰
- 2015-03-25江西老伯葉正普:誠信賣水果 感動廈門人
- 2015-03-23郭有品誠信經營僑批達48年 經營范圍遍布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