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3月31日訊(通訊員 林平山 尤惠藝 莊國輝)今年,泉州市泉港區在鞏固提升“美麗鄉村”27個區級示范村的同時,將著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向農村延伸,促進公共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解決好事關農民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內外兼修建設“美麗鄉村”,做到既兜底線又提質量。
一把掃帚 創宜居環境
“區里的新規出臺后,我們村多配了4名保潔員,村里的衛生環境更干凈了,我的工作也變輕松。”前黃鎮坑內村支委連明華說。以往,坑內村只有2個保潔員,村道上的垃圾經常來不及清理,負責村環衛工作的連明華經常到各村道巡查督促,甚至自己動手清理,但還是有衛生死角。
“美麗鄉村”建設,環境衛生整治是首位,重點要從“一把掃帚”抓起。泉港出臺《進一步強化“美麗鄉村”環境衛生督查考核和責任追究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要求各村壯大村級專職保潔員隊伍并加強管理,規定其按照常住人口千分之三的比例配備保潔員,并做好保潔員工資、培訓以及意外險等待遇安排工作,進一步完善“美麗鄉村”建設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切實抓好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改善轄區環境衛生狀況。
針對生活污水處理、養殖污染治理等鄉村衛生管理難題,該區鼓勵引導區級 “美麗鄉村”示范村采用氧化塘或者人工濕地形式,妥善處理農村污水,保護生態環境。在做好環境衛生整潔同時,泉港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引導群眾在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植樹造林,有條件地在庭前屋后栽花、種草,建設綠色農村。坑內村村民施素月說:“我家旁邊的公園以前像個垃圾堆,經過土地平整、花草修正、配上健身器材成了我們日常休閑運動的地方,大家可歡喜了。”
兩大抓手 推有序管理
“社會和美”是“美麗鄉村”建設重要一“美”,如何更好地推動村級管理工作呢?
“法律顧問駐村”服務是泉港推出的一個新抓手。從去年開始,該區從7個鎮(街道)選出26個村居作為試點,聘請26名律師與村委會簽訂《泉港區開展選派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進村擔任法律顧問工作常年法律顧問合同書》,試水實行“法律顧問駐村”服務。據悉,此項工作在今年將于全區全面鋪開,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律師駐村能及時幫助我們了解法律各項相關規定,以后開展工作更有底氣。”鳳陽村支部書記連伙法介紹說。
泉港還采用法律知識競賽、送法上門、以案說法等形式深入農村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涉農部門和基層干部法治觀念,引導農民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對于基層一些不穩定因素,該區繼續完善利用民情分析、公親調解等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引導農民通過合法途徑維權,理性表達合理訴求。
鄉規民約、禮序家規,是泉港優化村級管理又一重要抓手。該區充分發揮村老協會、村監委會等群眾自治團體作用,共同做好衛生管理、平安綜治、移風易俗等農村公益事業。該區還以鄉情鄉愁為紐帶,積極調動發揮異地商會、鄉賢企業家的熱情和力量,實施回歸工程,開展扶貧助困、獎學獎教等公益活動,吸引和凝聚鄉賢支持家鄉建設,傳承鄉村文明。
千萬資金 惠鄉村發展
“今年要傾斜性支持,特別是針對‘老少邊島’地區和空心化、老齡化比較明顯的農村,真正解決公交、就醫、學前教育等群眾關切的急事難事。”
針對今年農村工作,泉港強調建設“美麗鄉村”要在推進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三個一體化”方面下工夫,突出城鄉建設統一規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均衡普惠等。為此,該區今年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對“美麗鄉村”示范村項目建設給予補助,并另有相關專項資金用于實施鄉村休閑公園、鄉村道路亮化、河道清淤等多項為民辦實事項目。
對貧困或者經濟較不發達鄉村,泉港今年區財政配套500萬元用于獎補扶貧開發重點村發展特色產業,引導扶貧對象發展“五萬工程”等特色產業,力求把特色產業與貧困人口幫扶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因地制宜,促進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以產業扶貧。此外,該區繼續實施區領導和科級干部掛鉤幫扶貧困戶制度,開展“結對子”精準扶貧工作,一對一地根據貧困戶家庭實際,有針對性地制訂脫貧計劃,特別是提高其就業和創業的致富本領,“靠自己骨頭長肉”擺脫貧困,做到鄉村不僅美而且富。(泉州市泉港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3-26武夷山市:美麗鄉村建設 村村裝路燈
- 2015-03-26浦城縣“五位一體”建設美麗鄉村
- 2015-03-24建甌市:美麗鄉村旅游熱悄然興起
- 2015-03-18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勾畫精美藍圖
- 2015-03-18南安市詩南村:深化移風易俗 建設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