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同胞造血干細胞昨晚被移植到廈門患者體內
■一起抵達的還有捐獻者的信:“愿一切平安順利!”
昨晚10點,抵達廈門的造血干細胞運送者蔡元斌正在辦理入境手續。(記者 黃嶸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崔昊 蔡鎮金)昨晚9點50分,搭載著臺灣同胞造血干細胞的航班順利抵達廈門高崎機場。經過廈門檢驗檢疫局和廈門海關的綠色通道,這些“生命種子”隨后登上120急救車,向中山醫院疾馳而去。兩岸之情,血濃于水,這是廈門患者首次接受臺灣同胞捐獻的造血干細胞,是一場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接力。
接受此次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是一位剛剛大學畢業的女孩,在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一年多時間里,全靠輸血維系生命。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幫助下,終于在與廈門一水之隔的臺灣陽光骨髓庫找到了配型合適的供血者。
昨晚10時30分,中山醫院血液科主任鹿全意從臺灣陽光骨髓庫項目主管蔡元斌的手中,接過了裝著27日晚新采集的造血干細胞的紫色保溫箱。這些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共計273毫升,裝在一個紫色的保溫箱中。隨著“生命種子”一起抵達廈門的還有一封信,是捐獻者寫給女孩的,信的內容是:“愿一切平安順利,期待我們相見歡!”隨后,這些檢測合格后的“生命種子”,通過靜脈注射緩緩輸入了女孩體內,整個輸入過程持續了30分鐘。
由于廈門口岸首次入境移植造血干細胞,同時造血干細胞屬于“特殊物品”,入境需要事先辦理衛生檢疫審批手續并接受檢疫。廈門檢驗檢疫局獲知情況后,主動與陽光骨髓庫聯系,積極指導辦理相關手續,有效確保了造血干細胞從臺灣供體采集到輸入大陸患者全流程的順暢銜接。中山醫院血液科主任鹿全意表示,通過本次從臺灣引入配對行動,兩岸將進一步加強合作,打通人道主義援助通道,讓更多的患者能夠在兩岸的攜手下重獲生活的希望。據悉,半個月后,中山醫院還將進行第二例來自臺胞捐獻的骨髓移植。
【特寫】
種下希望 等待新生
本報記者 蔡鎮金 崔昊
昨晚十點半左右,造血干細胞運抵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打開運輸箱,一袋273毫升的造血干細胞被夾在兩層冰袋中。據悉,為了保持活性,保溫箱中的造血干細胞一直用干冰保持在4℃至8℃之間。從機場運抵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途中,工作人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輕輕搖晃一下,讓造血干細胞更好地保持活性。
醫務人員再次確認了患者與供者匹配后,將造血干細胞迅速送入消毒箱,隨后轉入移植倉。移植前,醫護人員穿上隔離衣,戴上無菌手套,進入移植倉,再次對病人做了檢查。倉外護士還通過電話鼓勵女孩,女孩也自信回應表示做好了準備。
一切準備就緒后,昨晚11點,來自海峽對岸的造血干細胞開始緩緩輸注到女孩體中。11點半,輸注結束。中山醫院血液科主任鹿全意說,這些“生命種子”已經在女孩體內種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大概二十天左右,女孩就可以從移植倉回到普通病房。經過預防排異和感染的治療后,待造血干細胞功能恢復正常,女孩就可以出院,重獲新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26鯉城:鯉中街道組織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 2015-03-26福建省196地質大隊開展義務獻血活動
- 2015-03-16閩東醫院開展獻血活動:熱血送暖 為生命接力
- 2015-03-10國網仙游縣供電公司:雨中獻血 為社會撐起愛心傘
- 2015-03-06仙游縣:仙游團縣委開展學習雷鋒無償獻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