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省在實施生態省戰略、建設生態文明中,遵循我國制定的近20部環境和資源法律、50多項與環境和資源保護相關的行政法規,依法依規治理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同時,根據省情需要,2000年以來我省制定實施了《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修訂)、《福建省關于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發展的暫行規定》、《福建省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福建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近20項地方性環保法律行政法規,生態省戰略、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14年5月,全省9個設區市及79個縣(市、區)均組織實施生態建設規劃,41個縣(市、區)通過省級、國家級生態縣驗收,全省已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街道)201個、省級生態鄉鎮(街道)897個、市級以上生態村11206個。2013年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5.95%,森林覆蓋率連續36年保持全國第一。全省12條主要河流135個常規水質監測斷面整體水質為優,9個設區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4%。全省23個城市空氣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99.5%。全省城市綠地率達38.7%,城市新增公園綠地面積1153.24公頃。當然,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當前在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生態補償,土壤、水、大氣污染防治,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追究破壞環境者的法律責任等生態文明法律制度還有待進一步修訂完善;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違法成本低;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弱,守法自覺性較差;環保部門少數人員存在有法不依、選擇性執法、行政不作為現象等等。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依法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
完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強化生產者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賦予福建“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實驗區”戰略定位,要求福建在健全評價考核體系、完善資源環境保護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等方面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我省要突出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制定實施體現主體功能區特點和生態文明要求的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辦法。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和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制度。進一步修改完善土壤、水、大氣污染防治以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選擇部分地區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組織開展生態公益林管護體制改革、國有林場改革、集體商品林規模經營等試點。支持三明開展南方林區生態文明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研究制定進一步完善閩江、九龍江、汀江(韓江)等重點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濕地、海洋、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機制。開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等方面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統籌管理試點。加快探索生態產品市場化運作機制辦法,啟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等。
開展學法、普法教育。通過加強生態環境法治宣傳教育,在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法治意識。將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等環境保護法律行政法規、生態文明課程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干部培訓教學計劃,使各級領導干部全面掌握環境保護行政法規體系,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環境法制知識和依法行政觀念,樹立生態價值觀、綠色政績觀,提升各級領導干部的生態文明建設能力和水平。將生態文明知識、法律法規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全社會樹立遵紀守法意識,倡導文明、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在企業界確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引導企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24云霄縣檢察院到紅色旅游區開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活動
- 2015-03-19閩首個生態文明建設館在永安開館
- 2015-03-18豐澤區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
- 2015-03-18漳州將努力率先建成 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 2015-03-16詔安:創建森林城市,共享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