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支撐體系:
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這是引領社會成員誠信自律、提升社會成員道德素養的重要途徑,主要通過弘揚誠信文化、樹立誠信典型、開展誠信主題活動和重點行業領域誠信問題專項治理,在全社會形成“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風尚。
信用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制定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類管理標準、信用信息規范格式,繼續完善省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和推進地市級信用信息系統及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社會信用主體信用記錄,推進行業間、部門間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地區內信用信息整合應用,形成全省范圍內的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到2017年,要基本建成集合所有信用信息類別、覆蓋全部信用主體的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
以獎懲制度為重點的社會信用體系運行機制的建立。將根據市場主體信用狀況實行分類分級、動態監管,建立“黑名單”制度,一方面在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中對守信主體實行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綠色通道”等激勵政策;另一方面完善失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失信行為責任人行業禁入制度,推動形成跨部門跨地區的綜合性聯合懲戒體系,使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
六個專項工程:
加快打造“信用福建”
政務信息公開工程,主要是要解決信用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的問題。
中小微企業信用服務建設工程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程,主要是針對中小微企業及地方特色行業和“三農”領域的融資難問題。各地農戶和中小微企業的可抵押資產比較少,憑借自身信用進行融資是一條可行的辦法。但要開展信用融資,就必須要有信用記錄,讓金融機構充分掌握信用信息,識別信用風險并且進行合理定價,這些都需要有健全的信用體系作為基礎。
兩個試點示范工程,即重點領域信用信息應用示范工程和地方信用建設綜合示范工程,將圍繞重點行業誠信缺失問題或選擇不同類型的設區市或縣(市)開展地方信用建設綜合示范,率先建設本地區或本行業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率先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率先制定社會信用獎懲聯動機制。
與臺港澳及周邊省份信用合作建設工程,體現了福建特色,我省將以投資、旅游、貿易為重點,開展福建與臺港澳地區企業和自然人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實施失信聯動懲戒,共同打擊商業欺詐、逃廢債務等犯罪行為;推動閩臺信用服務機構業務交流與合作,探索開展閩臺信用服務機構征信合作及信用報告互認試點;適時推進福建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統與周邊省份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之間對接聯通。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26全面落實信用體系規劃 22家家庭服務企業受表彰
- 2015-03-26全面落實《規劃》 鑄造“信用福建”
- 2015-03-20想消除不良信用記錄 還錢后應至少再用兩年
- 2015-03-18泉港區創建一批“信用村、鎮” 信用戶村村全覆蓋
- 2015-02-09晉江信用“紅黑榜”首期第二批名單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