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3月23日訊 昨天上午,閩侯上街鎮沙堤村夕煙山上一片肅穆,從福州各地趕來的社會各界群眾,悼念長眠在此的80多位革命先烈。
群眾到陵園悼念烈士
上世紀50年代,沙堤村駐著福建省康復二院四所,收治的都是為解放福建傷情、病情嚴重的解放軍官兵。有80多位官兵先后在醫院去世,長眠于沙堤村后的夕煙山上。
這些年來,因疏于管理,加上年代久遠,夕煙山上的烈士墓受損嚴重,僅10個烈士墓“有名有姓”。村民趙善慶年少時家境貧困,在此養病的解放軍官兵常把省下來的飯團、鍋巴給他們家吃。為報“一飯之恩”,2013年初,趙善慶發動村里5位老人建成烈士陵園,將散落山上的烈士遺骸重新整理集中安放,并將10塊有名有姓的烈士墓碑重新描繪豎起。
去年6月5日以來,本報持續報道此事。隨后,沙堤村干部陳金華與村民趙汝木、陳祥云發現,10位有名有姓的烈士里,31軍92師275團2營4連戰士高華法烈士竟與他們3人屬同一個部隊,于是,他們把本報報道及高華法的資料在戰友微信群中轉發。
“目前很多烈士還沒有找到親人,我們就是他們的親人!”大家在微信群中一致決定,今年清明節前去看望高華法及其他烈士。
“沒想到一呼百應!”陳金華告訴記者,昨日,許多從部隊復退的戰友紛紛從各地趕到沙堤村。
大家都想幫他們尋找親人
昨天一早,記者在夕煙烈士陵園內看到,許多早到的復退軍人和村民來到陵園參觀、瞻仰烈士墓。沙堤村村民趙依贈也是從高華法烈士所在部隊退伍的,在高華法的墓碑前,老人眼含熱淚:“我小時候還看到過他的愛人,她也是安徽人。聽說高華法犧牲后,她跑到我家旁邊的河里去自殺,還好被村民們救上來了!”
陵園旁,本報4篇報道被復印放大,張貼在墻上,吸引不少群眾前來觀看。在陵園內,整齊地擺放著鮮花、花籃和花圈。上午10:30,祭奠儀式正式開始。300多名各界群眾胸戴白花,在陵園外肅立默哀,隨后,大家走進烈士陵園,在烈士紀念碑前行禮鞠躬,并一一敬獻白花(如圖)。
福建省軍區原司令員陳明端說,沙堤村幾位老人自發修建烈士陵園,安放散落的烈士遺骸,事跡十分感人,讓我們復退軍人和下一代有了一個對先輩寄托哀思的場所,他們身體力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后輩很有教育意義。
73歲的退伍戰士趙善喜與28軍83師249團通信連戰士華銀國烈士屬同一個部隊,老人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真想一起幫幫他和其他烈士找到親人!”
(福州日報記者 張鐵國 文/攝)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1報恩老人建烈士陵園:野戰醫院為28軍軍醫院分院
- 2014-03-0735年前好心留宿 今恩人孫患白血病他送20萬報恩
- 2013-12-16喝豆腦報恩的燈火照亮了道德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