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湖南省永州市委宣傳部了解到,15日晚,永州市委對零陵區“踩紅地毯種樹”事件調查核實后,認為這一行為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責令零陵區委對活動主要組織者——區婦聯主席予以免職,對其他涉事官員進行相應問責。(3月16日新華網)
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不小的反響。本來,這是一次由該市零陵區創森辦、區婦聯等多個單位組織的,區領導、志愿者參加的很有意義的志愿服務活動。活動當天,要舉行零陵區巾幗志愿者成立暨綠色生態·巾幗林·共青團基地揭牌儀式,不難看出,這是要通過一種儀式,喚起青少年積極參加植樹造林、營造綠色生態環境之中。本來挺好的事,卻因“紅地毯”給攪局了——志愿者舉著旗子,拿著鋤頭,踩在紅地毯上,走向植樹活動現場,盡管有關方面稱“最近都在下雨,路滑考慮到人員安全”,但多數網民認為“踩著紅地毯種樹”屬于作秀行為。經調查,情況屬實,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相關領導受到了處分,成了反面典型。
有人說,這婦聯主席因為這點小事受到免職處分有點冤枉,其實,這不是冤枉而應該是教訓。在植樹節之際組織志愿者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并沒有錯,但“鋪紅地毯”就人為地制造了負面效應,即便是利用廢棄的紅地毯防滑,也會引起很多詬病,畢竟,紅地毯是人們對莊嚴、高貴、浪漫的追求和象征,不能不分場合隨意亂鋪亂用,即便是植樹節這樣的公益活動,也不該如此高調。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已有兩年時間,轉作風、接地氣是每位領導干部都應該做到的基本職責,特別是在這種公開場合的公益活動,更應該重視對外形象與影響。作為婦聯主席在組織志愿活動時,理應充分考慮到社會影響問題。退一步講,如果真的是下雨路滑,錯過雨天再搞儀式不行嗎?為什么非得在植樹節這一天進行?
植樹是個技術活,是個踏實的勞動,應該以務實的方式來推動。志愿者開展活動,無妨打出旗幟,向社會展示良好的作為,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一種宣傳。但鋪紅地毯搞場面,形式大于了內容,帶動植樹的作用未必有多大,倒是給人以擺譜造聲勢的感覺更深刻。這些年,類似志愿活動曾有過教訓。部分志愿服務存在形式呆板、活力僵硬、難以常態等問題,表現為活動時轟轟烈烈,活動后冷冷清清;不需要時成群結隊,需要時無影無蹤;需要的服務找不到,不需要的服務打擁堂等。甚至出現了一些大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是為了完成學校交給的志愿服務必須達到80小時的“任務”,功利化、形式化的色彩很濃,社會反響很壞。我覺得,這類情況完全在于組織者缺乏敏銳的把握,過于強調了形式上的轟動效應,而忽視了社會負面影響,說到底還是缺乏制度規范,在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上還需要補補課。
說到形式上的轟動效應,我聯想到一個例子。以往大的公路或橋梁工程竣工,都要舉行隆重的竣工剪彩儀式,而被譽為“中國金門大橋”的南京長江第四大橋通車,沒有儀式、沒有剪彩活動,沒有黨政領導致辭,取而代之的是領導對橋梁建設者的慰問以及通車前的檢查活動,慰問、頒獎,一共8分鐘。不搞剪彩儀式,并不影響通車,而且還受到了群眾的好評。我覺得,志愿服務活動應該像這類務實的事例學習。以此來看永州市零陵區婦聯組織的植樹活動包括揭牌儀式,也完全可以不搞那么大的聲勢,用志愿者栽下幾棵樹這種務實地方式,也完全能夠向社會傳遞綠色生態·巾幗林·共青團基地的影響力,畢竟,群眾平時要看到的是成片的樹木,而不是那塊牌子,更不當天的場面。“踩紅地毯植樹”給志愿活動提了個醒:志愿服務要顧及社會影響,要以務實姿態出現,越是務實越有實際意義。(久久泰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