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風3月12日訊 泉州市委書記黃少萍感言、批示:“二十年創城,榮譽來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晶。要倍加珍惜榮譽,建立常態化創建機制,鞏固提升創建成效,真正做到名副其實”。
泉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綜述
春暖“文都”,金羊報喜。從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學雷鋒志愿服務大會上傳來消息,經過全市上下近20年的不懈努力,泉州以優異成績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全國文明城市”,沉甸甸的六個字,意味著對一座城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的最高綜合性褒獎。與近百個國內同類城市共同角逐這項殊榮,亦彰顯著泉州從古代“海濱鄒魯”邁向現代“文明之城”的高度自信。
從1995年泉州市啟動文明城市創建,特別是2002年成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城市(提名資格城市)以來,市委市政府就以“和諧共創、文明共建、發展共享”為思路,在不斷加快民生建設的同時,著力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多年來,全市上下齊心、通力協作、全民動員,終于讓“光明之城”在榮膺“東亞文化之都”、“國家衛生城市”等多個稱號后,再次被“全國文明城市”這份莫大的榮耀點亮。
“文明之城”,實至名歸。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下簡稱“創城”),泉州一步一個腳印。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回顧泉州人民“二十年磨一劍”的創城歷程,感受“文明之城”背后所凝結的辛勞與汗水……
上下齊心 20年“創城”之路從未停歇
泉州邁向全國文明城市的步伐,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泉州就開始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歷經從起步到打基礎再到全面發展再到上新水平的不同階段。創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則是從1995年開始啟動,迄今經歷了20年。
創城之志,薪火相傳。20年間,泉州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城工作,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使之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全省范圍內保持領先地位。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持續努力下,泉州先后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眾多榮譽,連續兩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文明城市稱號,并于2002年、2008年、2011年三度榮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城市(提名資格城市)稱號。
如果說,過去這一份份榮耀是泉州文明不斷向前的腳印,那么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則是泉州多年來文明腳步不變的追求。當2011年,泉州第三次榮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后,泉州士氣昂揚,再次啟動新一輪的創城工作。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少萍擔任泉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第一副總指揮,她多次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進行整體部署,實地深入機關、學校、城鎮、鄉村等創城一線進行專項檢查指導,為創城工作查擺問題、指明方向,為通過歷年測評、沖刺屆末總評夯實根基。在順利通過2012年和2013年兩次測評后,泉州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2014年的屆末總評。
不輟耕耘,厚積薄發。2014年,全市上下創城決心與信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期間,市委書記、市創文明城工作指揮部總指揮黃少萍先后三次做出批示,指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是接地氣、連民心的群眾性實踐活動,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惠民工程。自1995年我市啟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歷屆黨委、政府持續不懈,一屆接著一屆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她要求,在沖刺決勝的關鍵階段,全市各級各部門務必振奮精神、鼓足干勁,大力發動群眾參與,全力以赴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名城再添一張新名片。
針對創城的不同階段,市長、市創文明城工作指揮部第一副總指揮鄭新聰也多次召開創城工作專題會議進行全面部署,并多次率隊奔赴各地參與現場模擬測評。在去年12月的測評迎檢專題會上,他要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全力推進“八項集中整治、五項提升提速”行動,針對薄弱環節抓整改,結合“文都”、海絲先行區建設抓亮點,使創建活動成為群眾自覺實踐、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過程,形成長效機制,讓創建成果持續惠民。
與此同時,市創文明城工作指揮部各位市領導副總指揮同樣不遺余力、精益求精,精雕細刻每一個創城環節。在市四套班子的帶領下,全市上下團結一致、穩扎穩打,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守土盡責。經過三年來的不懈努力,泉州終于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摘下“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通力協作 各級各部門形成“創城”合力
作為國內城市文明建設的最高綜合性榮譽,“全國文明城市”的評比標準本身囊括了一個城市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未成年人社會環境、生活環境、生態環境等九大環境,涉及黨委、政府在政治、經濟、生態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這意味著,創建文明城市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工程,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
創城的艱辛歷程,檢驗著泉州城市管理和部門協作能力的成色:
創城工作啟動伊始,市創文明城工作指揮部就根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要求,印發了《泉州市落實<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修訂版)>任務分工方案》。三年來,各級各部門履職盡責,不僅管好各自的“一畝三分地”,在優化生態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公共秩序、公共環境以及政務法治環境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還協同協作、相互扶持,將涓涓細流匯成了創城的強大動力。
最后沖刺階段,各級各部門更使出渾身解數,在推進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居民小區、公共設施、餐飲門店、各類市場、校園周邊等“八項集中整治”和場館建設、出租汽車運營管理、重點工作、輿論氛圍營造、主題活動普及等“五項提升提速”上開足馬力,攻堅克難,最終迎著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的目標奮力前行。
可以說,文明城市創建,凝聚了黨委、政府的各個部門和四個建制區(鯉城、豐澤、洛江、泉港)的共同努力。
全民參與 崇德向善爭當文明市民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份榮耀的背后,有生活在這座城市里每一位市民的付出。
彼時,馬路上或許常見擺攤設點,市場里或許垃圾遍地,紅綠燈處“中國式過馬路”的現象或許并不鮮見。但在“輸人不輸陣”的泉州,創城戰役一經打響,人們就充分認識到,市民是城市的主體,市民素質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從“被文明”向“要文明”轉變,成為泉州市民的普遍自覺,蔚然成風。
為了創城,“愛拼敢贏”的泉州人仿佛達成了無言的默契,不僅“講文明、樹新風”、“做謙恭有禮的泉州人”、拒絕酒駕、游覽不涂鴉、上網不造謠等崇德向善的新風尚得到了人們的認同與實踐,喪事簡辦、喜事新辦、神事省辦等“破舊俗、樹新風”的社風更新也得到了市民的積極響應與參與。
于是,大家欣喜地看到,路邊隨意擺攤設點的流動商販少了,路口自覺“紅燈停、綠燈行”的行人多了;路上隨意變道加塞的車輛少了,自覺遵守交通秩序的司機多了;景區里亂丟垃圾隨意涂鴉的人少了,注重景區環境維護的游客多了;鋪張浪費、互相攀比的宴請少了,樂善好施、投身公益的市民多了……
這座曾經的“光明之城”,再次被每一位市民的文明火光點亮。“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花落泉州,“城美、人美”的“泉州現象”,再度迎來人們聚集的目光。
實至名歸 城美人美 共創文明新輝煌
創城,改變了泉州的城市面貌,更豐富著這座城市的內涵。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七天假期里,泉州共接待境內外旅客150多萬人次,不論本地市民還是外來游客,都沉浸在這座“文明之城”的美景中。
近年來,泉州以創城為契機,不斷加快市政設施完善,推進市政設施精細管理,優化城市園林景觀,營造“城水相映,山城一體”的生態格局,為本地市民“打造宜居美城”的同時,也為來泉務工人員創造了許多“留下來”的理由。
今年春節,共有20多萬外來員工“免費游泉州”。每年暑假,他們的孩子還能在社區“圓夢”學堂接受由志愿者提供的作業輔導等服務。現在,全市已有“圓夢”學堂25個、校外輔導站點50多個,受益的外來工子女不計其數。
在創城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據統計,泉州已有18萬多人正式成為注冊志愿者,全市五星志愿者和有影響力志愿服務組織數量更是位居全省首位。
這些數以萬計的志愿者們與“人民的好警察”吳一心、“人民的好醫生”蔡立忠、“大山深處的領路人”陳其偉等泉州上百位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一道,成為泉州人“人美”的最好例證……
而今,“城美”、“人美”的“光明之城”正式加入“全國文明城市”的行列。對于泉州來說,這是城市文明建設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不僅標志著泉州城市文明程度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更代表泉州的文明建設走向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堅信,眾志成城,道德和文明的光芒將在這座“光明之城”永遠閃耀!
![]() |
![]() |
責任編輯:蔡麗潔 |
- 2015-03-09泉州泉港:“鳳山花燈”傳播婚育文明風
- 2015-03-09泉州豐澤區“五注重五提升”深化文明城區創建
- 2015-03-06泉州市鯉城區“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活動正式啟動
- 2015-03-05泉州鯉城區金山社區舉行學雷鋒日志愿服務系列活動
- 2015-03-05泉州師院附屬豐澤小學到車站開展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