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春回大地。3月12日,迎來我國第37個植樹節,各地都在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春風綻新綠。兩會期間,習總書記關切詢問環境和生態,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圖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人民期待的高度關切,掀起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一句話,植樹造林就是保護生態環境,是為了綠化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麗和諧。建設生態文明事關你我他,造林綠化植樹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添磚加瓦,樹立“種樹就是種金子、種健康、種幸福”的觀念。在植樹節到來之際,為生活多添一點綠,為文明多出一份力。請大家加入到植樹護綠的隊伍中來,為廣袤的大地種下一片綠,共同織就綠蔭盎然、山幽鳥鳴的美麗中國畫卷。要知道,你我今天種下一顆小樹,呵護的是長久的生態文明。
營造綠色環境,享受綠色生活。今天,我們可以拓展和延伸植樹節活動的內容,讓這些活動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起來,引領社會風尚,傳遞正能量。比如對破壞花草樹木的行為進行阻止,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還有,倡導減少紙張的浪費、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這些活動所折射出的環保、低碳意識和倡導的綠色消費,更應該成為每個人生活中應該追求的理念,逐漸形成節約、健康、文明、科學的發展使用環境資源。為此,每個人應該從自我做起,從自身做起,爭做綠色文明使者,傳遞愛綠護綠的好習慣,倡導并享受綠色的低碳生活,讓空氣更清新、環境更優美、綠意更盎然,讓我們身在“綠”中、暢享“綠”福。
文明之風盛,植樹正當時。30年前我們求溫飽,30年后我們要環保。如今,我們迫切需要的是生態和文明。可見,社會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了。特別是在“霧霾”侵襲的年代,良好的生態環境已自然地成為人們的熱切期盼和目標追求。植樹造林,目的是改善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后代。今天,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呵護生態環境,渴望綠水青山藍天,是民眾所盼,民心所向。因為,一以貫之地愛綠植綠護綠,共筑生態文明,共建美麗家園,全體民眾都是綠色福利者和最大的受益者。(巾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