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野生東北虎是個由頭,建設生態文明才是根本。建設生態文明理念要先行,發展思維要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戰略謀劃,著力創新發展理念,大力建設生態文明,連續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規和新政策,在頂層設計上發揮了制度保障作用。為什么要這樣做?這就是生態文明事關可持續發展,事關生活幸福,事關人類生存。只有守住青山綠水,發展才能更長久、更健康,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幸福。一味追求經濟指標的突飛猛進,而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惡化的環境最終將使我們付出更大的代價來維持經濟、社會的運行。百姓的幸福感不僅源于極大豐富的物質基礎,更包括良好生態環境所營造出的良好生活環境。因此,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更是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民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至今仍是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
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落實到生產發展中。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如何發展、如何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確立并強調生態文明意識,徹底轉變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的做法,需要形成共識,并為此付出艱苦的努力。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必須把經濟利益、政治利益、精神文化利益、生態利益結合起來,統籌考慮,努力協調好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的關系,搞好兼顧不能偏廢;努力協調好經濟發展、生態保護與人的發展的關系,充分認識到,經濟發展、生態保護都是為了使人民幸福;努力協調好當代人價值與后代人價值的關系,生態友好、生活富裕和幸福,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更要著眼于子孫萬代,打牢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形成共識,代代相傳,永續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法律做保障,也需要道德約束發揮作用。生態文明建設事關每個人的利益,不光要強化政府、企業的發展理念,也要不斷強化公民的生態文明意識。這就需要加大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力度,不僅要宣傳生態和環境常識,還要注意培養生態倫理道德觀,以此指導行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道德制度和約束機制,構造全社會的自律體系,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建設生態文明沒有旁觀者。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藍天、清新的空氣,渴望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生活環境,而這樣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去營造和保護,從這個角度說,每個人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都是受益者,也應該是倡導者和保護者。為了這個共同賴以生存的環境,真的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管住自己不良生態習慣,多為生態文明盡一份力,相互提醒,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共同做生態文明底線的堅守著,讓生態文明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董宏達)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