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又到了,植樹造林的熱潮又要興起了。今年的植樹節對貴州省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剛剛啟動。該行動計劃提出:2015年至2017年,全省要確保完成造林綠化任務916萬畝,使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50%,林業產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能否順利實施? 今年這個開局之年非常關鍵。
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明確要求,也是貴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的愿望,也是發展的基礎。植樹造林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916萬畝荒山能否披上綠裝?森林覆蓋率超過50%含不含水份?1200億元林業產值是否實實在在?這是檢驗《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成功與否的核心指標。
不可否認,每年的植樹節,各地的黨政領導干部身先士卒,帶頭植樹,這是應該充分肯定的,對于倡導全民義務植樹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在有些地方,植樹節活動是形式大于內容,植樹造林的水份還不少。比如:有的地方“口號植樹、書面造林,數字綠化”的狀況比較嚴重;一些地方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植”輕“管”的問題;有的地方植樹造林成了“春天種,夏天黃,秋天死,冬天進灶膛”,等等。如果僅僅是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指標而忽視植樹造林的質量,其結果往往是編造羅織數字欺騙上級部門,這樣,“植樹”就變成了“織數”,“植樹節”就變成了“織數節”。
要避免“植樹節”變成“織數節”,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幾個舉措: 一是大力開展宣傳教育,讓植樹造林的重大意義深入人心,形成“全民植樹造林、再造美麗河山”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變重“植”輕“管”為“植”“管”結合,確保植樹成活率。相關部門要根據科學的測算,制訂一個符合實際的成活率參考指標,對負責管護工作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科學的考核,以確保植樹的成活率維持在一個合理水平,并在原有基礎上穩步提升;三要把植樹造林的重點向農村轉移,列入建設新農村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有計劃地實施“退耕還林”項目,不能只“退耕”不“還林”。調整產業結構不能只重“經濟發展”,輕視“生態建設”,更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短期致富”;四要加大督查力度,對于弄虛作假、羅織數據欺騙上級,把“植樹”變成“織數”的單位和個人,一經發現,立即從嚴查處。
植樹造林是綠化家園、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后代的好事。只有注重植樹質量、提高存活率,才能把好事辦好。如果把植樹這一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情,當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來對付,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樹苗,還不如不做。(趙楚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