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展示全市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以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動人場景,大力倡導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新年伊始,紹興晚報與市總工會聯合發起尋找身邊的“最美勞動者”活動,無論是修鞋的,還是理發的;無論是炒菜的,還是修車的;無論是教書的,還是看病的……立足本職、恪盡職守的每一位普通勞動者,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建設者和創造者。(3月9日紹興文明網)
一個城市的文明與否,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衡量:一個是所在城市的硬件建設,包括道路交通、市政設施、文化場館、城市園林景觀在內的公共資源建設;另一個就是所在城市的建設者,也就是所有普通勞動者的精神面貌.這其中又包括勞動者的工作環境、工作狀態、工作待遇以及在社會上受尊重的程度。如果說城市的硬件建設,可以用資金投入和城市管理者理念來改變的話,那么,一個城市普通勞動者綜合素質的養成,以及所受尊重的程度就不是簡單的用資金投入能完成的了。畢竟,每個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的環境以及人生的訴求也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種狀況下,如何提升所有普通勞動者的綜合素養,如何提升他們作為城市建設者的榮譽感,從而帶動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主動為所在城市的文明與富庶盡心盡力,就成了擺在每個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個現實課題。
破解這個課題的關鍵,是要找到適合城市實際同時又能為廣大的勞動者所接受的一個有效的載體。這個載體于紹興這座全國文明城市而言,就是通過相關部門的組織,以及媒體的弘揚和傳播效應,最廣泛地發動所在城市的居民,推薦和發現自己身邊的“最美勞動者”。根據城市居民平時的觀察和發現,把那些他們最熟悉、最看好、最有口碑的普通勞動者,推薦給工會和媒體。然后通過工會權威的認定給予榮譽和待遇,以及通過當地媒體的弘揚和傳播,讓他們在獲得“最美勞動者”榮譽的同時,也能成為每個城市居民身邊可親可敬、又能學習和模仿的“最美民星”。
“民星”與“明星”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正是因為這個透著親切勁兒和平民范兒的“民”字,也讓這個群體與每個居民之間不再有距離感,更無需向追捧演藝明星那樣費心費力,結果還不一定能討到好。一個國家也好,一座城市也罷,能夠成就光榮與夢想的基石無疑是最多數的普通勞動者,能夠重任在肩、責任在心的主體也是最多數的普通勞動者,能夠給所在國家和城市帶來文明與富庶的群體更是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勞動者。給這些普通的勞動者應有的榮譽和應有的待遇,其實就是增強他們參與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就是促進本地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發展的動力所在。因此,基于上述幾點,一個城市的文明與富庶,需要更多的“最美民星”,作為平民榜樣激勵更多的人崇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約評論員 朱啟業)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