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3月8日訊(通訊員 石開連)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節日群眾文化生活,武平縣在春節、元宵節期間,廣泛開展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節日民俗、文化娛樂、擂臺競賽、志愿便民服務等活動,廣大市民在喜慶熱烈、歡樂祥和的氛圍中歡度佳節。
節日宣傳氛圍濃。
為給廣大市民營造濃厚節日氛圍,武平縣在城區主要街道的行道樹上懸掛大紅燈籠,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個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的內容印制在今年的燈籠上,不僅為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增添了濃濃的年味,也讓過往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大禾鄉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寓意深刻的文字圖案形式,生動形象地將鄉風文明、廉政文化、“好家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印制成展板再配上喜慶的大紅燈籠在沿河道路懸掛,既美化了環境,又營造了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
春風送暖情意深
佳節來臨前夕,全縣各級各部門以道德模范、生活困難群眾為重點對象,開展各種關愛慰問活動,展示了中華民族崇德向善、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精神風貌。
一是開展慰問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活動。節日期間,省委文明辦常務副主任葉向平、市委文明辦主任林劍明慰問省第三屆道德模范藍富昌,市委文明辦副主任侯小麗帶隊深入巖前鎮、湘店鄉、大禾鄉、南門社區慰問道德模范魏富貴、美德少年王芹秀、身邊好人劉路連及生活困難群眾等20多人,發放慰問金、慰問品;縣委文明辦深入基層,走訪慰問了全縣各級道德模范、身邊好人15人次,為他們送去新春對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畫等及慰問金,并致以春節的祝福;縣公安局召開2015年春節慰問見義勇為模范(先進分子)活動,18名省、市、縣級見義勇為(模范)先進分子(家屬)出席了座談會;同時,各鄉鎮、村居也紛紛開展慰問活動,發放慰問金、慰問品。
二是開展慰問困難群眾活動。縣移民局從省、市移民部門籌措近8萬元扶貧解困資金,為91位庫區移民低保戶、因病因災困難移民戶、就學困難的移民子女開展“溫暖在庫區、傾情為移民”庫區送溫暖活動;統計局干部在河西居委會工作人員帶領下,前往廉住房小區入戶看望生活困難群眾王宣照等4戶并送去慰問品、慰問金;組織部領導帶著慰問金深入到萬安鎮中學、小學,下鎮村、小密村等地走訪慰問困難黨員、困難人才;縣婦聯走訪慰問了離退休婦女干部并送上慰問品,為巖前鎮貧困“兩癌”婦女送去一萬元救助金;縣政協機關深入桃溪鎮桃溪村開展計生幫扶慰問活動,縣統戰部、財政局、衛生局、煙草公司、疾控中心、中醫院等單位紛紛深入掛鉤村走訪慰問“聯鄉掛村”結對幫扶困難群眾,向他們表達新春的慰問和祝福,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
三是開展慰問孤寡老人活動。縣慈善總會攜手愛心企業通過捐資、義賣等方式籌集愛心資金31200元,走村入戶為90多名孤寡、貧困、病殘、高齡老人送去溫暖,送上一份關愛。縣消防全體官兵帶著大米、食用油、水果等慰問品來到了縣光榮院,為老人們送去新年的祝福;縣實小利用寒假時間,組織學生前往縣福利院和光榮院看望慰問孤寡老人。孩子們給老人們帶去了慰問品,并在福利院和光榮院整理床鋪,打掃衛生,為老人捶背、揉肩,陪老人聊天,為老人們送去春日般的溫暖。
文化大餐慶新年
春節、元宵節期間,各鄉鎮、行業單位開展了民俗展示、歌舞表演、花會歌會、聯歡聯誼、燈謎燈會、書法棋藝、體育健身、美術攝影等多姿多彩、特色鮮明的群眾文化活動,群眾在參與中展示和表達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是豐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平川鎮西廂村開展在梁野文化廣場舉行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新春七天樂文藝展演”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歌舞表演得到了群眾的夸贊;巖前鎮東峰村農民朋友在農民公園舉行了春節文藝匯演,通過自編自演的歌舞、小品等節目,表達了對祖國的良好祝愿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吸引了眾多群眾前往觀看;永平鎮在杭背村新落成農民文化公園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返鄉青年迎新春文藝演出,吸引了來自各村民眾前來觀看,熱鬧非凡。
二是別懼一格的民俗活動。“打船燈”是客家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武平船燈始于清代,每到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城區及各鄉鎮的民間藝人都會組織船燈演出活動。2月11日,武平萬安鎮賢溪村的“打船燈”表演用十番音樂伴奏,以《八板頭》起奏,《漁家樂》為主歌,穿插演奏《上灘曲》、《搖船曲》等幾種小曲歌頌現代新生活;武東鎮由村民自發組織的安豐村船燈隊和爐坑村船燈隊走上街頭巷角為武東的民眾帶來傳統的船燈表演,經典的船燈說唱和客家“三句半”引來趕集的民眾駐足觀看,群眾不時的給予掌聲和歡呼聲;三峙村梁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組織的獅燈表演團隊走進周邊的村落,為村民們舞起了獅子,一個個技藝高超的翻滾、跳躍、站立動作和高臺上的高難度表演贏得村民們陣陣喝彩;永平鎮孔廈村文藝表演隊自編自導自演客家船燈,以船燈舞的獨特文藝方式呈現,在原有節日祝福語基礎上增添了中國夢、小康社會等內容,讓廣大老百姓在羊年春節享受到一場豐富的精神大餐,倍受老百姓的歡迎;下壩大田村舉行“賢成隘歸慶庵第三屆定光佛文化節”祈福儀式,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群圍著高大的定光佛虔誠禮拜,祈求新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
鬧花燈起源于明朝初年,朱元璋為解駐守在中山將士的思鄉之愁,特別恩準中山按照南京都城習俗鬧花燈慰勞駐守將士,時間從正月十三日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日結束,期間還會上演獨創廟會與花燈、花燈與戲劇相結合的“花燈戲”。從正月十三日開始,武平縣城區、中山鎮等地開展別具風情的“鬧花燈”活動,特制的木架大花燈,放置戲臺上,上層扎制各種人物、花鳥、動物圖案,形象生動逼真,點上燈火后五彩繽紛;下層上演傀儡戲。這種鬧燈習俗,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數百年來一脈相傳。
三是精彩紛呈的擂臺競賽活動。縣文體廣新局和縣文聯在新華書店廣場舉辦了充滿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燈謎有獎競猜慶元宵活動,為百姓增添了一份節日的歡樂。武平、平遠、尋烏閩粵贛邊三縣首屆“客家風?藝苑情”書畫攝影聯展在武平縣文博園開幕;3月2日,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廣新局、縣文聯聯合舉辦“山歌嘹亮話新年”山歌擂臺賽,通過個人表演唱和男女激情對唱等方式,用自然純樸的歌聲歌頌了當今社會的大發展大繁榮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向往之情;3月4日,武平供電公司組織“20多名外地員工開展了猜燈謎、做元宵、展廚藝等活動,在快樂的活動中慶祝元宵佳節。
志愿幫扶暖人心
全縣各級各部門積極組織開展“鄰里守望,情暖武平”主題志愿服務活動,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等志愿服務活動。
一是開展春運暖冬行動。2月11日,縣總工會在縣客運中心站開展了“服務返鄉農民工送文化?送法律志愿活動”,積極向返鄉農民工宣傳法律法規知識,并現場為農民工提供法律咨詢,免費向農民工贈送春聯以及洗衣粉、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團縣委組織欠發達地區計劃志愿者、龍洲公司武平分公司團支部、農業銀行武平縣支行等單位的青年志愿者們在縣客運站開展“青春志愿行,溫暖回家路”春運暖冬行動,幫助旅客順利返鄉,營造和諧文明的春運秩序。
二是愛心助困志愿服務。武平供電公司古田之光共產黨員服務隊走進東留鎮蘭畬村特困戶王丁鳳家中,為她家排查電力安全隱患,并送去慰問品和祝福;2月14日,大學生義工在縣新華廣場、東大街、政府路等地,向過往行人義賣玫瑰花、糖果、書籍等物品,為身患重病的年輕醫生阿權籌集善款;團縣委聯合縣中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組織開展了以“青春同行?攜手關愛”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為30多個貧困孩子參觀了武平歷史博物館和劉亞樓將軍紀念館,感受家鄉歷史的文化沉淀,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亞樓的先進事跡。
三是便民利民志愿服務。2月3日,2015福建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啟動儀式在武平縣中山鎮舉行,將農民群眾需要的科普知識、文藝演出、健康義診、農技輔導、法律咨詢等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2月8日,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新局等9個縣直部門組成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在湘店鄉湘洋村將軍文化舉行啟動儀式,隨后為全縣17個鄉鎮的帶去了便民暖心的各種志愿服務。
縣農業局、縣文聯來到縣工業園區喜浪米業及臻富果汁食品有限公司、部分鄉鎮、村等地,開展“情系農業——春節送春聯”?活動,書法家們為他們奉獻了近5000副春聯;縣工商局在2月26日起,全縣范圍內開展為期三個月的“送法上門”宣傳志愿服務活動。此次活動以法治宣傳為契機,深入企業走訪,采取現場咨詢、贈送宣傳手冊等形式,宣傳法律法規和政策,讓工商法律法規政策深入企業、家庭,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違法行為的發生,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3月2日,縣委文明辦、總工會等單位志愿服務隊聯合開展了“弘揚雷鋒精神·建設生態文明家園”主題的志愿服務一條街活動。在活動現場,志愿者們積極開展為過往群眾測量血壓、免費為群眾理發、手把手教群眾辨識假幣等項活動。(武平縣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09三明市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主題活動
- 2015-03-09廈門市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主題活動
- 2015-03-09福州元宵燈會完美落幕 5天逾200萬人次觀燈(圖)
- 2015-03-06三明市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