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為民
文明根植沃土
有一個數字讓人驚嘆,在多次的公眾調查中,廈門市民對文明創建的支持率幾乎達100%。讓群眾保持長久參與熱情,心甘情愿投入創建活動的原因在于:文明不只帶來了感動,更讓他們真正從中受益。
長期來,市委市政府把創建工作作為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的重要抓手,著力從政務、法治、市場、人文、未成年人、生活、社會、生態等“八大環境”入手進行文明構筑,力爭讓廣大群眾吃得安全、住得舒心、出行暢通、辦事更便利,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作為“新廈門人”的一員,來自江西的張志生活在這座美麗文明的城市里,越來越放心,每當他遇到糾紛,網格民警總是能及時趕到,幫忙解決矛盾。實際上,隨著在全國率先開展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未成年人社會救助保護、救急難工作等試點,廈門市已獲批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目前已有371個社區、村居建成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網上網下結合,一個立體的綜合防控體系日益形成,公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張志還留意到,到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曾經缺斤少兩,但經過整治后取締了黑心秤,交易起來不用再擔心受騙了。廈門市一方面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公共衛生、社會管理等突出問題入手,集中開展整治活動,并規范相關執法部門的執法行為,為市民構建良好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以法治的精神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率福建省之先設立駐街道仲裁庭,實現勞動維權零距離。
最操心的孩子讀書問題也解決了——他被電腦自動派位在了離家最近的學校,并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志愿活動,幫助別人的同時,孩子也越來越懂事了。
對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廈門市在全國率先編制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教育指導綱要》,把20所學校建成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基地,開展“啟航明天,爭當‘四好'少年”主題隊會、“校園文明博客節”,深化做美德少年、寫家訓曬家規等道德實踐活動,推動核心價值觀在孩子心中扎根。全市90%以上中小學生參加過清潔家園、文明交通宣傳等文明創建行動。如今,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風。
除了放心,張志還收獲了不少舒心:平時,他最喜歡和家人漫步在風景優美的筼筜湖畔,此外,沿著公共自行車道騎行也成為了一家人的“新寵”。城市環境是一座城市創建成果的最直觀體現。廈門市著力提升城市承載力和宜居度,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城市主干道、重要節點、旅游景區和夜景工程等綜合景觀改造多層次開展,溪流整治、環湖綠廊、自行車道等一大批生態提升工程全方位鋪開。在建地鐵期間,廈門市堅持道路施工“占一補一”原則,最大限度減小施工影響。實行錯時上班制,提高路面見警率。加快交通節點破解,提高車輛通行能力。
一系列利民為民措施,使群眾真切感受到創建活動帶來的實惠,進而激發了全社會自覺投身創建活動的動力和活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23廈門召開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座談會
- 2015-03-23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 集中整治交通違法行為
- 2015-03-12惠安縣再次獲評全國文明縣城、列入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 2015-03-12泉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綜述:文明之城 德耀泉州
- 2015-03-11晉江市啟動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