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參與
愛心涌動全城
當“你和我”,漸漸變成了“我們”,一幕幕溫馨的畫面開始在這個宜居宜業的先鋒城市上演。
有人每日風雨無阻守候在輪渡,只是為了幫游客提供志愿服務,有人放棄了業余時間,只是為了志愿反扒。從2011年起,廈門市普遍建立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335個社區中有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322個,基本實現社區全覆蓋。截至2014年底,全市注冊志愿者達45萬余人,占常住人口的12%。
走進廈門的餐飲店,隨處可見文明標語,引導就餐“不剩菜不剩飯”。勞累的環衛工人不再無處歇腳,全市有上千個“愛心飲水站”無條件為他們提供休憩、喝水的場所。每到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各區爭相開展節日民俗、經典誦讀、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大力宣傳普及傳統節日知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
愛心涌動全城,互相感染,互相傳遞。
愛心從一個人,傳遞到了另一個人。曾經是“愛心超市”的受益者,劉銀寶如今卻成為了一名資助者。2010年,劉銀寶考上福州大學軟件專業,因為沒有學費,她曾想過輟學。居委會得知后,幫她申請了生活保障金、“愛心超市”、“愛心助學”等資助,還聯系了一位愛心人士每月資助她100元生活費,使她順利上大學。
劉銀寶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她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回報社會。得知社區正在開展“雨潤弱苗”孤苦兒童幫扶活動,她馬上找到居委會,與一名貧困的小學生結對子,每個月從不多的薪金中拿出150元資助他。面對受助家庭的感謝,她說,“當年也是因為有了社區的幫助,才有我的今天。”
愛心從一個人,傳遞到了一家人,有著“全能志愿者”稱號的王忠武,是“思明城市義工”的一員,他會反扒,會救生,還積極獻血。他不只自己參與,還帶動著全家人一起參與。他說,這樣解決了教育孩子的難題,把志愿服務的種子種在了孩子的心里,有益于他們的成長。
因為愛心,奇跡頻頻發生。在2014年3月18日的一場車禍中,一輛土方車和一輛摩托車相撞,導致摩托車上一男子和一孕婦當場死亡,孕婦腹中胎兒被撞出,飛出母體,滾落在泥地上,隨后被送往海滄醫院搶救,幸存了下來。當這位“奇跡寶寶”的遭遇經媒體報道后,他立刻被廈門人如潮的愛心所包圍,有人徹夜不眠地照料;有人不斷往醫院送來嬰兒的用品;有人獻上了一筆筆的捐款,竭力為“奇跡寶寶”的康復及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創造條件。
一名母親的尋子之路,也在愛心接力中創造了奇跡。兩千多公里,25天的騎行,七名隊友的一路相伴,接踵而至的廈門好心人,讓來自鄭州的老母親僅憑借一個鞋盒的線索,抱著渺茫的希望,卻在短短半天內找到兒子。
愛,是一個個溫暖的舉動,是一個個感人的細節。而一座城市文明的高度,也正由這一個個細節累積而成。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23廈門召開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座談會
- 2015-03-23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 集中整治交通違法行為
- 2015-03-12惠安縣再次獲評全國文明縣城、列入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 2015-03-12泉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綜述:文明之城 德耀泉州
- 2015-03-11晉江市啟動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