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風尚 讓文明成為百姓幸福生活的“新常態”
無論是“破”頑疾,還是“立”規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線就是建設精神,是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人們心中,外化于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使文明成為百姓幸福生活的“清新空氣”。經過多年的努力,這樣的愿景正逐漸成為百姓幸福生活的“新常態”。
人們欣喜地看到——在首都北京,每天都有8000余名文明引導員堅守一線公交站臺維護秩序、疏導交通。他們既是排隊乘車引導員,也是文明宣傳員、交通協管員、環境維護員、群眾困難排解員,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現在,針對插隊擁擠、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不文明現象開展的文明引導行動,成了很多城市的通行做法。
人們欣喜地看到——2014年9月起,張家港第一個“誠信驛站”在步行街投入使用,除了自助取物、自助付款之外,“誠信驛站”也提供雨傘借用等便民服務,這些服務都以倡導“誠信自律”的方式進行。同樣的誠信生活,出現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大廳。客商可以通過商貿城內110塊信用查詢觸摸屏,隨時查看商戶的信用評級,為商戶作出評價,可以點贊,或給差評、進行投訴。
人們欣喜地看到——在山東萊蕪方下鎮沈家嶺村,“曬被子”比賽已成為村里的傳統項目。村干部介紹說:“過去,有老人曬的被子很臟,像油擦子,甚至還有虱子,被子曬出來了,兒女們臉上掛不住,紛紛給老人換被子。現在,全村老人們的被子越曬越新,也曬出了農村文明新風尚。”
人們欣喜地看到——上海長寧區泉口路虹康綠地休閑廣場上,近30名穿著靚麗的大媽在快樂地跳舞。然而,現場卻聽不見音樂聲。原來,她們用上了“靜舞神器”:一臺帶無線發射裝置的播放器和無線耳機。千里之外,在重慶、貴陽、合肥,廣場舞大媽們也紛紛配備了此類無線耳機,往日長期困擾周邊百姓的廣場舞“噪音模式”從此進入“靜音模式”。
以辯證思維推進“破”“立”結合,以創新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宏偉大廈。在共圓中國夢的道路上,精神文明建設將圍繞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樹立新風尚,發揮出深厚、持久的巨大作用。(參與采寫:中國文明網鄧植尹王德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30龍巖市委文明辦領導徒步察訪武平縣社區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 2015-01-19福建:食品藥品安全納入精神文明創建評先審核指標
- 2015-01-12連江縣首屆“精神文明杯”乒乓球賽順利開賽
- 2015-01-08龍巖早謀劃、早部署新一年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 2014-12-29南安市四舉措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創新工作